头彻尾的失败的投资,投入跟产出呈极端化,不成正比。>
作者也好,王伦也罢,都在这份成绩和结局面前,成为笑柄。>
而在这段过程中,两者所收获的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甚少有人在意。>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在以后的日子里,作者或王伦,惟愿一个人品尝寂寞这种孤独的情境不要出现,期待能获得更多共鸣。>
……>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犹豫过要不要给主角加入爱情这一元素,这方面,作者自认为还是蛮擅长的。>
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一打算,将本书中的所有感情元素,均匀的分配在主角和配角、配角和配角身上。>
另外,感情线上,本书除了着重描写了王伦和托尼之间的友情,关于亲情部分,王伦一家四口,兄妹之间,兄弟之间,也包括旺达对王伦的暗恋和孺慕之情,以及马科和莫妮卡,托尼和佩珀之间的爱情,托比和汉考克,斯坦和伊恩,苏芮和班纳等人物之间的友情,这些,因篇幅、笔力、取舍等诸多原因,没能尽数拓展,如今念叨起来,未免有些苍白。>
作者还记得,当时更新到第一卷第七十章的时候,有一位老读者慷慨陈词,告诉作者,你这样写,第一卷第一阶段,还没有高潮就过去了,即便你后面的内容写的好,前面都吸引不了人,更别提坚持到后期。>
说完,愤然离去。>
他一语成畿先不提,彼时,正是本篇感言中提到的本书第一次面临夭折风险,作者修改了大纲和存稿之后的时间段。>
也就是在走完《钢1》的剧情之后,作者决定彻底打乱漫威电影的顺序,抛弃将主角塞进原剧情的大纲,加入和专注于原创自主的剧情,只采用漫威电影人物的人设及部分剧情做为接入口,衔接润滑之用,也就是从这时候起,这本书在告别了爽文的同时也强化了作者自己的意识,让作者回忆起因各种缘故被遗忘的初衷,找回立意,并一直走下来,直到今天完本。>
彼时,由于更新的内容还不多,才70章,面对这样忠实和投入的读者所提出来的问题,作者没有按真实想法回复。>
如今,这本书写完了,我终于可以回答你关心的问题:第一阶段70章,连个高潮点都没就结束了,不然回答一下第一阶段高潮点在哪?>
下面是回复:>
在作者眼中,第一阶段的高潮,显然是托尼·斯塔克的命运被王伦改变。>
从陌生人(敌人?)到普通朋友,再到好朋友,乃至是可以一言改变其决定的重要朋友,这个过程,就是高潮的过程。>
当然,由于作者和读者的视角不同,不被认可也没关系。>
但是,做为本书最重要的配角之一,也是着墨最多的角色之一,托尼·斯塔克一路走来,到本书结束,他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有迹可循,其立场也有依有据,这一切的基础,就源自于本书第一卷第一阶段。>
这是作者笔下的逻辑关系——没有一上来王八之气乱开,托尼·斯塔克跪地就拜,死心塌地,俯首称臣。>
没有,没有。>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有动机和原因,目标和结果。>
就像作者写这本书是为了圆梦,也是兼职多挣一份外快(当然,这份外快让作者把健康也赔了进去,前面说了,这是一次失败的投资案例)。>
作者笔下的人物和剧情,也遵循着这种原则,贯穿着这种逻辑关系,是除了大量细节以外,作者感到自豪的另一点。>
是的。>
许多读者看了一点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