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锅的人有两钱还买田地那简直是自寻死路,估计十来年之后这些家属也会走上父辈的路,嗯~他们一家团圆有什么不好呢。
那伍买办却不知弗里兹心头所想,还直点头称赞他想的周到。
“那此事就拜托了,既然有了工匠再拜托找些茜草种子。”
“萨船长,人莫要不知足,也罢,你有什么要求就一次都讲来吧!”
弗里兹也不恼,只是微微一笑,“还是要继续求购虫蜡,有多少要多少,其他工匠嘛,烧陶瓷的,织锦的、制茶的,想来你也寻不来,倒是无所谓了。”
伍买办几时见过这么厚颜的人,哼了一声告辞而去。
说出来可能都没人信,殖民地时代弗吉尼亚州就有人打算种桑养蚕生产丝绸,可惜他忽视了弗吉尼亚的气候夏天能热死人冬天能冻死人,实在不适合蚕的生长,最后只当是种了一片产桑椹的果树罢了。
弗里兹这大嘴巴不客气的提了几种工匠,可惜都是绝对禁绝出洋的,行商们没必要做这点燃自家房子给别人照亮的事,伍买办自然知道弗里兹是玩笑,没有当真。
等到五天后货物搬运上船,四个工匠也混在搬运布匹等货物的人群里上了船,行商们要投资的银元数量实在太多{十一吨多},于是三分之二折算成金条子,倒让弗里兹按照美洲当下的金银比率又小赚了一笔{中国此时金价相对西方便宜}。
卢伯特郑重地登上船送行,取出一份手稿珍而重之地递给了弗里兹,“我在澳门这一年的见闻手记,还有之前去极地时对当地生物的研究全在上面了,你看看若是可以就帮我发在报纸上吧。”
弗里兹略翻了几页就知道此事还要自己操心一下才行,卢伯特的记述更为偏学术一些,用白话来讲就是非常枯燥,绝对吸引不了报纸的读者,要知道美国报纸的编辑也是节操极低的一群人,在早期的美国报纸上充斥着各种编造的耸人听闻奇闻,大体上和震惊体的某某头条上那些文章一个套路。
另一点是美国人毕竟是能够干出用石膏伪造化石巨人的神奇民族,更神奇的是即使知道那玩意是假的,照样还有大群的人前来买票观看这个假货到底长什么样,民众这骨子里边的猎奇天性,让他们就没法好好坐下来读严肃的文章。
卢伯特这几篇像论文多过手记和报道的文章必需经过别人的润色,才能登上报纸的版面,不做更改那编辑们肯定会不客气地拒稿,除非弗里兹情愿花登广告的钱把版面买下来,要是艰涩到没人看那又何必花这个钱呢。
“喔~你现在可以决定是否要授权允许其他人给你修改润色了,否则你的一年来的心血就会被埋没呀!”
“什么意思,这些文章有什么不对吗?”。
卢伯特还没明白过来,弗里兹不想刺激他,只好选择委婉一点。
“哈哈,不是内容的问题,内容精彩极了,只是有许多读者他们毕竟不像我们这样曾经四海漫游,他们什么都没见过,非得要一句句的把那些不常见的玩意给他们解释清楚才行,我恐怕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所以我想把这事找个人来添加一些解说,这样那些读报的傻瓜蛋才能把你的见闻看懂啊!”
“这么说来的确是出现了许多生僻的名词和拉丁字母,只怕有些读者需要手边准备一本字典才能了解我说的事情,弗里兹你考虑的真是周到!”
他这样理解也好,不管文章最后变成了多么大相径庭的故事,起码他那自己已经打过预防针了,就是不知道收获的那个名声是不是他想要的那种。
不管怎么说,船队不能在广州继续停留了,现在已经是五月底,很快西太平洋夏季的台风就会照例拜访这片地区,要防台千万不能在十字门和凼仔湾这么小且被陆地包围的水域里边,一旦被狂风吹的走锚搞不好就会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