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柜的一时好像忘了嫁女之痛,很神往地给金小欢讲了起来:“说起来……我想想,大概就是去年夏天吧,乾隆皇帝刚登基……有一次,乾隆皇上带着和珅与刘墉两位大人微服私访,从避暑山庄出来,一路说说笑笑,居然信马由缰到了承德县下板城……”
“走到一家酒坊门口,乾隆爷说:‘正好有些口渴,进去买些酒喝。’
“几人便走了进去,每人买了一碗。
“乾隆爷端起碗,一饮而尽,只觉满口甘醇,犹如琼浆玉液一般,不禁又要了一碗,又是一饮而尽……
“‘好酒哇好酒!’乾隆皇上喝得高兴,便问,‘酒家,你家这是什么酒?’
“酒坊掌柜的答道:‘哎哟客官可问了个短儿——我这酒还没有名字呢。’
“乾隆已颇有几分醉意:‘这等好酒,岂能无名?’
“酒坊掌柜的笑道:‘我这烧锅是去年乾隆皇上登基那天开张的,至今还真是没有名字呢……’
“乾隆乘着几分酒意,朗声大笑:‘乾隆登基那天开张……哈哈!缘分啊缘分!掌柜的,我给你的酒起个名字如何?’
“酒坊掌柜的说:‘好啊好啊!’
“乾隆豪兴大发:‘拿笔来!’
“伙计赶忙拿来纸笔,铺在案上。
“乾隆沉吟道:‘烧……锅……酒……火……金……水……嗯,有意思,这金木水火土,五行已有三,掌柜的,你们这地方叫什么名字?’
“酒坊掌柜的答道:‘先生,我们这儿叫板城。’
“乾隆大喜,拍了一下桌子:‘天意啊天意!这不就齐了嘛,刚还说五行缺二,缺木缺土;这板城之板,可不就是个木;这板城之城,可就成全了个土——这金木水火土,可就全有了——天作之合!天作之美哟……’
“说着,笔走龙蛇,挥毫泼墨,一挥而就,五个大字跃然纸上:板城烧锅酒
“乾隆将笔放下:‘老板,你这酒——就叫板城烧锅酒吧!’
“酒坊掌柜的高兴得合不上嘴儿:‘好!好好!先生,您这酒名起得好,这字儿也写得好——请您题上落款儿,我请匠人刻在匾上,挂在酒坊门上,印了商标贴在酒坛上——就叫这酒名了!谢谢先生赐名!’
“‘这酒名起得好?’
“‘好!太好了!’
“刘墉赞道:‘酒名当真起得好——五行合一,顺其自然,浑然天成。”
“酒坊掌柜的美滋滋道:“真是!这酒名——简直就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给起的!字儿也写得好!”
“乾隆越听越高兴:“字儿也写得好?”
“‘好哇!写得好!’
“‘怎么个好法儿?’
“酒坊掌柜的笑道:‘咱是个造酒的,不懂写字的事儿,可咱看先生写的这几个字儿,那墨道道儿就好像是咱那刚出锅的酒水,晶莹透亮,自然好看……还……还……’
“‘还什么?’
“‘还像是咱那烧锅里冒出的酒气儿……怎么说呢……大气,端庄……那真个是行云流水,却又九曲归一……有一种荷百川之胸怀,又带着康乾盛世的祥瑞……’
“乾隆更高兴了:‘嗯哪°是个造酒的,就拿酒说事儿——好!好好!你这篇字评啊,比那些迂夫子的之乎者也不知好上多少倍!朕……真得很好!也算知音,知音哪……’
“和珅道:‘掌柜的,你信不?今儿你得到的这几个字儿——那可说是全大清蝎子巴巴独一份儿哟!’
“酒坊掌柜的头点得鸡啄米似的:‘我信!我信我信!先生学问大呀!先生,请您一定要题上款儿——以后,让每个喝咱这‘板城烧锅酒’的人,都要知道先生的名字,都要记住这是先生给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