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雾。
玄奘苦笑,现在的自己还不如这只自在的生灵呢。
“你们两个是从哪儿来的?”听到这久违的人声,玄奘大吃一惊,回头一看,却是一个牧人,手执短叉,赶着一群瘦瘦的山羊朝这边走来,这些山羊边走边拱开积雪,啃着下面的草根。
玄奘和般若羯罗互望一眼,一时均觉得恍若梦中,两人一前一后,蹒跚着走了过去——
“这位檀越,我们是游方僧人,要去川泽礼佛齿,谁知在这大雪山中迷失了道路,敢问还要走多久才能出去?”
“你们已经出了大雪山了,”那牧人笑道,“这里就是川泽。”
“这里?”玄奘心中困惑,“那前面……”
“前面那座山是黑岭,”那牧人道,“过了黑岭就是迦毕拭国了。”
玄奘大喜:“这附近有伽蓝吗?”
“当然,就在附近的村庄上,”看着眼前这两尊“冰雪雕像”,牧人热情地向他们发出了邀请,“二位师父随我到村子里歇歇吧,前面的黑岭还要走几天呢。”
两个僧人心中感激万分,合掌时才发觉,冻伤的手已经肿得像松软的棉花……
川泽是雪山融水冲积而成的一个山谷,谷中泉池清澈,明亮如镜,树木繁茂,碧绿青葱。风中带着浓浓的畜粪味和草腥气,与终年积雪的大雪山形成鲜明的对照。山谷里居住着二百余户人家,大都以放牧和打猎为生。
在这雄峻而又美丽的山谷之间,一座古老的建筑物半露半掩,那便是川泽僧伽蓝,是这一带居民的精神家园。
玄奘与般若羯罗来到这座僧伽蓝中挂单礼佛,常住热情招待了两位客僧,安排他们沐浴更衣,又以斋食款待。由于实在太过疲劳,两人足足睡了一日一夜,第三天清晨方才起身,到大殿礼佛后,常住便带他们去看圣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眼前这座僧伽蓝虽然不大,圣物却很多。常住先引他们看了佛齿及劫初时独觉齿以及金轮王齿,佛齿长约五寸,宽三寸多;金轮王齿长三寸宽两寸,俱都异于常人。
接着,他们又看到了大阿罗汉商诺迦缚婆所持的铁钵,此钵极大,可盛**升水。
这三件贤圣遗物,全部用黄金缄封。
铁钵旁边有一金匣,常住将其打开,里面竟是一袭赤红色的九带僧伽胝衣。玄奘上前细细打量,见这僧衣是用设诺迦草的纤维纺织而成,看上去年代久远,已经有了朽坏的痕迹了。
“这是商诺迦缚婆的僧衣,”常住对他们解释道,“他是阿难的弟子,在他的前生,曾身裹设诺迦草衣。在解安居的那一天,他把这件草衣脱下来施舍给了沙门,由于这一行为的福力,在他后来五百世的即将投生和转世初生时,总是穿着这件衣服。在他最后一次转世时,胎儿就是穿着这件草衣降生的,而且以后随着身体逐渐增长,这衣服也随着逐渐宽大起来。
“后来他遇到了尊者阿难,被度出家为僧。当他剃度后,草的材质突然产生变化,他的草衣竟变成了法服;待他受具足戒时,法服又变为九带僧伽胝;当他即将圆寂的时候,他进入到穷极万物的禅定境界,以大智慧发下一个愿力,留下这副袈裟,希望袈裟能随同释迦的法教一起垂于永久,它要在佛法完全毁灭以后才会彻底坏掉。”
是吗?听了这个故事,玄奘既困惑又有些伤感地看着这件色泽深红的裟衣——它已经略呈变坏的迹象了,这是不是意味着佛法即将湮灭呢?
玄奘心中没来由地一阵战栗,一种强烈的恐惧感攥住了他,比在雪山沙漠身陷绝境时更为痛苦。
两个行脚僧人毕竟年轻,在川泽僧伽蓝中休息了几天,便渐渐恢复了体力,于是开始收拾行李,为下一段行程做准备。
由于般若羯罗的马死在了大雪山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