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行者玄奘 > 第三章 这地方叫什么?(2/4)

第三章 这地方叫什么?(2/4)

上一页行者玄奘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也似乎更加富裕,一路上庄稼茂盛,花果众多,民风淳朴,行来十分愉快。

同滥波国一样,那揭罗曷国也没有最高君主,不过国都之中有一位城主。

听一位东方法师远道而来,求法取经,城主非常高兴,忙派人将玄奘请入宫中,安排供养。

“法师不远万里,西来求法,真是世所罕见,”城主兴致勃勃地道,“像法师这样的高僧一定能解答我心中的疑问。”

“城主过奖了,”玄奘合掌道,“贫僧自己尚有疑问,又何敢为他人释疑?何况这里乃是佛地。但得与城主共参佛法,也便足慰平生矣。”

城主哈哈大笑:“法师得极是,我国虽不是佛陀出生或得道的地方,却也有多处佛陀遗迹,大雪山以北的很多僧人都曾到过这里,法师可一一瞻仰。”

玄奘很高兴,自从翻越大雪山,渡过阿姆河,看到的“佛迹”便越来越多,那些看似普通的佛寺也因此有了灵性,使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离佛陀越来越近了。

“多谢城主,”他恭敬合掌道,“只是玄奘初来乍到,不识路径,也不知贵国都有哪些遗迹?它们又在何处?”

城主道:“出大城往东南方向走一拘卢舍,有一座窣堵波,乃是阿育王所造。相传当年佛陀在行菩萨道之第二僧祇时,在此地遇灯佛,是他为灯佛敷鹿皮衣于地,更以自己的长发布地掩泥,让佛行过,以示敬意。灯佛因此当场为他授记。虽然历经劫坏,遗迹仍然存在,常有天人在那里散花供养。”

听了这话,玄奘不禁赞叹道:“布发掩泥的故事,玄奘早已听,能亲自来到这胜迹瞻仰,实在是难得的机缘,玄奘一定会去的!”

走出宫殿后,玄奘立即找了个当地的吠舍做向导,又命圆觉和阿提伐摩在住处等着,自己则同向导一起,骑马往东南方向而行。

路上,玄奘边走边同这个肤色黝黑的向导聊天:“这五天竺是一座半岛吗?贫僧原先还以为这里只有五个国家,所以才叫‘五天’,现在看来,这里的国家数目比我想象得要多得多。”

“五个绝对不止,”向导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涂红的牙齿,道,“这个半岛上有八万四千个国家。”

玄奘大吃一惊!八万四千个?国家?这也未免太夸张了些吧,就算一个村庄是一个国家,只怕也没这么多啊。

向导摇晃着脑袋,侃侃而谈:“法师您别看现在国家多,当年转轮圣王阿育王在位的时候,所有的国家都统一在了一处,那时的圣贤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他们在地上留下了数不清的神迹,可惜现在圣贤没有了,就只剩下了遗迹。”

到这里,他摇摇头,看上去很是遗憾。

玄奘心里一动:“当年,阿育王建立的统一国家叫什么名字?”

“叫sindh。”

“辛度……”玄奘喃喃自语,这个词的原义是“河流”,让他想起了“印特迦”这一法,以及这一路之上听到的五花八门的称呼,比如,波斯商人称这里为hind,罗马人叫ind,而龟兹人则干脆叫indak,也就是统叶护所的“印特伽国”。再加上以前在国内所看卷中出现的“天竺”、“身毒”、“贤豆”、“乾笃”、“忻都”、“盈丢”、“欣都思”等称呼,与这些发音多多少少都有些相像,看来是由于方言的不同而导致的差异。

相比较而言,玄奘更喜欢ind(印度)这个简洁明了的发音,恰好这个词在梵语里是“月亮”的意思。在玄奘心中,佛国就像天上的月亮一般皎洁明亮。这里的气候颇为炎热,虽然已经是深秋,阳光还如夏天一般炙烈,玄奘也希望,能借月亮来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来一丝清凉……

半个时辰后,向导突然指着远处的山岭道:“法师请看,我们到了。”

玄奘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行者玄奘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