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99年(26岁),黄帝16年。南迁至庆阳,改造“独木车”为战车、粮车、草车。
前5992年(2岁),黄帝1年。南迁至宁县。当地部落归顺姬王,封宁先生为当地镇守(子史称宁封子。于青牛与炎帝神农氏之牛部落遭遇,一役后西迁。
前594年(28岁),黄帝18年。西迁至王村、玉都,与泾河流域炎帝牛部落对峙(此种状态直至玉王入川,玉皇轩辕出川后才结束)。
前59年(29岁),黄帝19年。姬王始称玉王,以德令行天下(陇东)。前往崆峒山拜广成子老先生为师,“再拜稽首”其“至道”,前后达个多月。广成子:“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
前592年(0岁),黄帝20年。玉王得道后,西迁隆德以云纪官,以土德王,一方面派宁封子继续西进,于静宁、会宁、宁远与发源于青海湟河、洮河流域夏部落结盟,一方面派人回书西陵氏白(鼠)部落,表达和亲意愿。
前591年(1岁),黄帝21年。接到西陵氏回讯,南下经土门、天水到达成县。
前590年(2岁),黄帝22年。封后土留守北方,带宁封子,经望子关到武都,顺白龙江而下至白水江,经白水、昭化到广元,与北上迎亲的西陵氏女嫘祖结为连理。黄帝自造“皇”字以志纪念。臣民口念:“天(乾——玉王方位)皇皇,地(坤——西陵氏方位)皇皇”以示祝贺,玉王自此始称“玉皇”。同年,与岐坪识歧伯、旺苍识苍颉,拜为左右大臣。因玉皇有造车之功,又是天干与地支首配(子——鼠),苍颉造出“轩辕”二字为玉皇号(轩字之“干”代表天干,辕字之“袁”,取土地、城池和衣服之意)。这时候的白(鼠)部落已经有了城池和衣服。史传黄帝时“曹胡作衣,伯余造裳,于则制履”,而嫘祖蚕桑与蜀的关系,看一下蜀之古体(古体“蜀”字,上面象形蚕,下面似蚕吐出的丝)便知。“蜀”与“鼠”同音,白(鼠)部落得蚕桑实利后,保持了“鼠”音,而字形却演变为金蚕吐丝了。
前5969年(岁),黄帝2年。嫘祖陪玉皇(轩辕)乘独木舟(共鼓、化狄制作)顺东河、嘉陵江南巡江水,生青阳。
前5968年(4岁),黄帝24年。嫘祖在黄帝雄才大略鼓励下,在其故里盐亭(西陵氏部落)大建桑园。
前596年(5岁),黄帝25年。嫘祖大办丝绸作坊。
前5966年(6岁),黄帝26年。轩辕法定农桑。
前5965年(岁),黄帝2年。轩辕推广制作衣裳,所辖华、夏、蜀地人民丰衣足食,步入明生活。
前5964年(8岁),黄帝28年。轩辕法定“兴嫁娶”。
前596年(9岁),黄帝29年。轩辕法定“尚礼义”。是年,宁封子于青城山著《龙履之经》,黄帝专程前往拜读,并筑坛于山,封宁先生为“五岳丈人”。问先生真一之道,宁封指引峨嵋山天真皇人,轩辕遂前往峨嵋请问“真一之经”。嫘祖于若水生昌意。
前5962年(40岁),黄帝0年。忧天下九州之不治,竭聪明,进智力,营百姓,形色憔悴而斋戒三月,至道“知之”、“得之”。
前5961年(41岁),黄帝1年。推广架民房。
前5960年(42岁),黄帝2年。初立左、中、右三台,又取合已者四人,谓之四面而治理。与苍颉研究造字工作,仓颉造出天干地支字以代卦爻字。黄帝第一次颁布法令推广象形字。
前5959年(4岁),黄帝年。蚩尤势力(鹿部落联盟)从冀中南下冀南、鲁北与晋北,蚩尤与炎帝部族战争不断,民不聊生。于是轩辕修德振兵,将所属部落主力别为10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