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平南策’,言道‘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从周世宗算起,到如今的大宋,已过去六年有余。皇上一直秉承周世宗的方略,十年开拓天下,也该动手了。”赵普到这,似乎想到了什么,忍不住的笑道:“依皇上的个‘性’,若是李煜真的敢来京城的话,皇上不定真的会立即对南唐下手。群龙无首的南唐,当然会灭亡得更快。”
“这样做岂不是给天下人留下口舌?”
“口舌?”赵普笑眯眯的看着赵光义,眼中满是戏谑之意。
见此,赵光义苦笑着连连摇头。口舌?口舌算个屁!只要李煜来汴京,那朝廷就有办法将其留在京城不放。至于趁机会大军南下,那只需随便找个借口而已。白了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宫‘门’外,晋王府的马车已停靠在一旁。
白衣飘飘的王继恩见远远的赵光义和赵普两人并肩走了出来,不禁眉头微蹙,下车迎了上去。
赵光义笑呵呵的登上马车,显然他刚刚和赵普聊得很默契。
马车启动之时,赵光义似乎意犹未尽,掀开车帘,想了想问道:“赵大人,那本王该如何做?”
赵普正‘欲’转身,闻听赵光义这话,楞在了当场。
眼瞅着赵光义那求贤若渴的眼神,长吁口气,深深一叹道:“若‘欲’选兵,必先选将!潘将军似乎好久没回京了。”着,头也不回的朝着宰相座驾而去。
“哼。”
王继恩看着赵普的背影一声冷哼,忍不住的道:“王爷,赵大人似乎对王爷……”
“无妨……”赵光义放下车帘,微微一笑,对于赵普不太礼貌的行为似乎并不在意。
马车哒哒的平稳行驶在青石板的路面。
若‘欲’选兵,必先选将!潘美已经好久没回京了。赵普临行前的这句话反复的在赵光义的脑海中回响。
“好……”
突然间,赵光义手拍大‘腿’,大声叫好,双眼‘精’光一闪而逝。
‘欲’对南唐动手,至少得十多万水陆大军。而这统帅大军的将领就得好好考虑下人选,一旦攻下大江以南,此人在军中的威望将如日中天。
放眼整个大宋将领,能率军十多万,担当平南元帅之职的屈指可数。宣威南院使李处耘,宣威北院使曹彬,如今的崇义节度使王全斌,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
至于赵普最后为何偏偏提到潘美?
因为他知道潘美正是赵光义的人,乃赵光义在大宋军队中为数不多亲信,而且是兵权最高的亲信。至于其他三人,却是实实在在赵匡胤的亲信。
当年潘美以并不算高的防御使之职领兵进攻南汉,正是来自晋王赵光义的强烈推荐。防御使白了就是警备司令,平日里统帅的都是些治安军,实力远不如正规的大宋禁军。赵匡胤一直在培养新的年轻将领,在赵光义的推荐下,潘美进入了考虑的范围,最后更是得到了领兵进攻南汉的机会。
好在潘美不负众望,对南汉这一场战争几乎可以是完胜。之后,潘美被赵匡胤任命为山南东道节度使,真正成了一方大员,这也大大增加了赵光义对大宋军队的干预。
若是潘美成为平南唐的统帅之时,赵光义在军队中的支持将更上层楼。这怎么能不令他‘激’动。
“好,好,好,”
赵光义连三个好字,大叹道:“赵大人果然不亏为我大宋宰辅。”
王继恩撇嘴道:“赵大人这提议也不怎样!依我看,潘将军还不如王爷您呢。”
“不得胡言‘乱’语。”赵光义板着脸训斥道。不过,看他那笑眯眯的样子,哪有半分的教训之意。
见此,王继恩丹凤眼上挑,语带委屈道:“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