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大唐 > 第七十七章(2/3)

第七十七章(2/3)

上一页重生之大唐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静的面容,她的声音,终于还是随着她的心软了下来:“你不喜欢这里,那便不住这里了,大明宫已都建好,我们搬去那里可好?”她早就令人加速营建大明宫,便是要与殿下搬去那里。这座前朝留下的古旧宫宇,岂止只是让高阳心有哀戚。

武媚娘在告诉高阳,你要怎么就怎么,什么都听你的。高阳站起了身,无所谓道:“此宫中事,太后自决断便可。若是要说这个,太后寻有司去办就是。”起步‘欲’走,手腕却被一只湿热的手抓住了。

武媚娘在紧张,乃至掌心都发了汗,她已多日不见殿下,殿下再走,何时再见?她仰起头,看着高阳,良久,方轻启朱‘唇’:“殿下,我回来了。”

如此漫长的分离,我回来了,你可愿再接纳?她眼中有期盼,有急迫,有绵绵无尽的情意,全部都流‘露’在外,高阳不是不心动,过了许久,她终究挣开了武媚娘的手,偏过头道:“今时不同往日。”

高阳说罢便踏着沉稳的步子走了出去。

她没说接纳,亦没说不接纳,只言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情形,同那时的情形自然是不一样的,所以,所做的抉择也不同了么?武媚娘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屏风后,怔怔地坐了许久,直到采葛进来,惊呼着将她扶到榻上躺下。

太后一月后重返朝堂,宣布的第一件事是举宫迁入大明宫。皇帝无知,太后临朝,一切事,皆由她做主。中书省俱臣服于太后,形若虚设。

再过数日,诸藩入京朝贺。诸王赴京,不带兵刃,因不知京中情形究竟如何,不论是高祖诸子亦或太宗诸子皆是试探而来,入京便见戒备森严的甲士,心中震慑了一番,再见伏听太后诏令的诸臣,不知诸王究竟作何感想,总之,是安安分分地来,又安安分分地走了。

唯有吴王恪,武媚娘以王叔辅政为名,将他留在京师。

任谁都知其中有诈是必然的,但辅政之名实在‘诱’‘惑’。吴王考虑良久,终究留了下来。他在京无人脉,十余年过去,太宗朝时的人望也消磨无几了,有的只是几个从藩地带来的幕僚而已。

与幕僚商议之后,吴王带着两个仆役,跑去了高阳那里。

吴王已年过四旬,青袍高冠,悬美‘玉’之配,配‘春’秋之剑,是个风度翩翩的美大叔。高阳与他向来无往来,只是许多年前往他那里荐过一个军士,那时吴王兄也是很给颜面地收用的。

十余年没见的兄妹,热情熟稔的寒暄过,吴王便问了:“诏中只云于志宁伤了上皇,上皇无法秉政因而禅位,不知究竟如何?”细细想来,其中甚多蹊跷,高阳是“救驾”之人,应当知道一些。

高阳当然不能说其实上皇是被我‘逼’退位的,那诏书是我让人写,‘玉’玺是我亲手盖的。不过吴王兄一来就问这个,说明他心中是有怀疑的,这不是个好现象。武媚娘将他留在京中,是便于管束,一旦有不对,也便于控制,高阳看看他,一本正经地说胡话:“我到之时,上皇已重伤倒地,于志宁手持利刃,不肯就范,御林与其争斗之间,失手杀了他。据甘‘露’殿宫人所言,此前于志宁数番寻上皇论事,回回皆沮丧而归,事发之时,他们独自在殿中,宫人皆侯在外,不知究竟是何情形,”又道,“上皇亦不肯说。”

暗示于志宁对上皇心存怨恨,因而伤了他,至于是什么嫌隙令君臣生怨,便是“不得而知”了。

真真假假,吴王自然不信这就是所谓“实情”——于志宁是耿介文人,不像会做这种事的人!此事不像于志宁弑君未遂,倒像他护驾不得,而受污名。

见高阳是不会说与他实话了,吴王起身告辞。

留着他迟早是个祸患,也不知阿武要如何处置。高阳是不管的。

然而,不过数日,忽然传来一个消息,房遗爱入了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重生之大唐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