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武大喜,‘欲’乘胜追击,挥军直入高句丽国都,让他们直到何谓天兵之威。(天兵:□□的兵)
几次三番挑衅大唐,一旦战败,便立即呈国书求和,十分之没有骨气,谄媚无耻得令人恶心。不少大臣也深觉这高句丽恶心人,但出于兵事不利民生天和,且大唐素为□□上国,应当有气度,纷纷劝谏太后三思。
阿武执意要打这一仗。她并非心血来‘潮’。此时国库充盈,且数年来天下稳定,也无重大天灾,百姓都还吃得上饭,她还召了李淳风来,问明年天况如何,可有天灾?李淳风推演了一遍他的龟壳,又翻看数月天况记载,而后观察了多日星象,上禀:“明年仍是丰收。”
多方考虑,再加上此时正是‘春’日,稻麦都已种下了,并不会妨碍农时。阿武决定这一仗必须要打,不灭了高句丽,也要让他乖乖的,再不敢随便开边衅。
接下去便是与主和派展开拉锯。历时七日,太后取得胜利,最终以皇帝的名义,经‘门’下省拟诏,中书省通过,再由兵部尚书做天使,快马送至边疆。
战争,并不是一道诏书便好了的。
阿武召群臣商议何处调兵,何处调配粮草,何处征发民夫。
“粮草自会宁、沈州、喜都三处调转,此三郡,明年免四成赋税。”太后无丝毫停顿的指着舆图上离战场最便利的散出郡所。
众臣默默在心中捂脸:太后似乎有□□的迹象。但这三处确实最为合适,能这般犀利地单指出这三处,连以免税补偿三郡百姓都想到了,可见太后想打这一仗并不是一日两日了。
接着便是调派往三郡调派粮草之人。进行的颇为顺利。
朝堂还算顺利,只等苏元帅凯旋。
阿武却并不怎么高兴,将近半月未闻高阳的音讯了。
这半月忙得很,她也寻不到空隙出宫。她不出宫,高阳也没入宫,二人自然是见不到的。阿武惦记着那边,令人传书过去,高阳回倒是回了,比起她洒满情意的满篇思念,高阳的回信称得上简单粗暴,大大的一张信笺上唯有四字——安好勿念!
好冷淡!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