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仙侠修真 > 华娱之黄金年代 >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不敢再琢磨了(2/4)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不敢再琢磨了(2/4)

上一页华娱之黄金年代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造型上都比较夸张,背景华丽飘渺。

而秦王猜测的故事中,人物的对胡多了起来,人物有了点性格特点,服装造型都没那么夸张了,背景柔美了很多。

而最后,无名说出真相的时候,表现的是人物表情丰富真实,台词接近现实,语气平白,服装素雅,背景也自然很多。

按照易青的解释,这是因为第一个阶段完全是假的,是无名编出来的故事,所以很夸张。

第二阶段,秦王用自己见到的而联想出来的的,半真半假,贴近了现实。

而最后一阶段就是真实的,仿佛从传说中走到了现实,所以人也更生动,各方面也都现实。

听了易青的解读,张一谋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虽然只是在叙述,但是那一幅幅画面,已经在张一谋的面前有层次的展现开了。

他本来就是个玩色彩的大师,对于用色彩来呈现故事,向来得心应手,从《红高粱》里面那满眼的大红开始,他就已经迷上了用色彩来代替说话,在他的电影造型手段中,色彩也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他喜欢通过对画面形象的色彩设计,提炼以及选择搭配,渲染,烘托出了主题内容所需要的情绪基调和特定氛围,从而获得强烈的艺术效果。

并且,张一谋对色彩的处理,已经不满足于对客观世界的简单摹写与还原,还很强调色彩的象征意义和主观表现性。

后来有人说,色彩造型是张一谋最擅长的造型手段,而《英雄》这部电影在前世作为张一谋首次尝试的商业大制作,他也将自己的法宝一一色彩,发挥到了极致。

在电影《英雄》中,色彩的象征意义和主观表现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张扬,每一种颜色都有一定的内涵,都能激发每一个人潜意识里的联想,但并无具体指向,观众认为它象征什么,那就是什么。

张一谋充分利用了色彩的隐语功能,来表达和暗示虚构的故事真相。

比如《英雄》开篇,以及随后的无名觐见秦王一段,黑色作为主色调占据了银幕。

黑色给予人得心理反映所产生的抽象联想大致就是死亡、刚健、悲哀、忧郁、生命、严肃、冷淡、阴郁。

黑色的秦王宫,人物的黑色服装,整个世界是大片的黑色,仿佛就是要透过黑色来告诉观众,秦王朝的建立,是以死亡和悲哀等等为基础的,同时,也暗示了,无名进入这个黑色的秦王宫是不会活着出来的。

在影片结尾,当百官吁请秦王下令杀无名,而秦王犹豫不决之际,或许人们都希望会有奇迹,但是易青在看到满目黑色时,感到的是一种绝望,因为黑色的秦王宫里不会开出生命之花,因为黑色代表死亡。

张一谋利用色彩大大拓展了电影的镜语空间,尤其是单个镜语的空间,充分发挥了色彩的功效。

在张一谋的电影里,色彩就是风,让它吹什么颜色到什么地方,他就要乖乖听命,色彩即语言,色彩即思想,色彩即情绪,色彩即情感。

正是因为如此,通过易青的描述,张一谋已经不知不觉的沉浸在了那个他最喜欢的色彩世界当中,于是,他不敢在去想,不敢再去琢磨这个故事。

可越是如此,张一谋就越是忍不住去思考这个故事里面那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太多了,太丰富了,世界上大概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那么丰富的精神世界。

比如兵法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秦王悟到最上乘的剑法是,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谓之和平。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无名以身赴死,然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是死得其所,虽死犹生。侠之大者,心系天下。

正如故事里,无名对秦王所说的:“一个人的痛苦,与天下相比,便不再是痛苦。赵国与秦国的仇恨,放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华娱之黄金年代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