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抗战之关山重重 > 第412章 一九三七年哪,小鬼子进了中原哪!(2/3)

第412章 一九三七年哪,小鬼子进了中原哪!(2/3)

上一页抗战之关山重重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这里就以东北军为例。

如果说那位张少帅不被关押起来的话,当时的南京中央政府想要指挥东北军到哪里作战那是必须通过张少帅的,说你中华民国的最高军事指挥者指挥下面杂牌军的某个军某个师到哪里作战那是不好使的。

这个道理对其他地方军阀同样成立。

南京政府想要指挥粤军、西北军、滇军、桂军,你不通过上面他们自己的那个头儿,就想支使下面的军队,那怎么可以?

正因为派系林立政令不通,各有各的想法,所以整个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无疑是低效率的。

而在实际作战中嫡系的,非嫡系的,杂牌的,各种利益关系混杂在一起,虽然都想着抗日,可是却也都想让别的部队当炮灰,本就证明不同,再加上作战中各行其事,很多时候战场上出现溃败也就可想而知了。

好了,现在既然张少帅已经被关押起来了,而东北军的少壮派们又刺杀了一些东北军的高级将领,那么东北军就终究不再是一个整体了,他们被改变整编就也成了应有之义。

原来东北军所拥护的人是张少帅,现在所拥护的人就必须是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了。

民国26年4月下旬东北军的整编基本完成。

重整后共六个军,49、51、53、57、67、骑兵军,以前每个军三到五个师,重整削减后基本都是两个师,这些东北军陷入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外无军饷补给,内无兵员补充,加上又缺少东北三省这个后方根据地,所以东北军更加孤立无援

骑兵军驻陕西咸阳,53军驻守河北保定,57军移驻河南周口淮阳太康一带。67军稳驻安徽亳州阜阳一带,51军移驻到安徽蚌埠,后又移驻江苏淮阴一带。

如此一来,整个的东北军就被分布在陕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5个省区。这回从驻地上一看东北军就已经被瓦解了,已经不具有集团的整体威慑力量了。

以军师旅为单位的东北军,虽然还在,但是他们已经隶属于中央政府,他们之间再没有从属关系了。

至此西安事变的余波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可是国内刚刚消停,紧接着外敌便又来了。

正如后世有一部电影主题曲所唱的那样:“

一九三七年哪,

日本鬼子进了中原,

先占了芦沟桥,

后占了山海关,

烧杀掠抢到了济南。

鬼子就放大炮哇,

八路军就拉大拴,

瞄了一瞄准,

巴勾!

打死个翻译官,

两脚一伸上了西天!”

民国26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全面抗战打响了。原本在长城抗战中享有威名的29军,这回遭到了日军的重大打击。

南苑的二十九军军部被袭,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阵亡,军部直属部队和一三二师寡不敌众,被击溃。南苑丢失,二十九军防线被拦腰砍断,最后不得不退守保定。

而这时,中国共产党的“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机”的示警声便传遍中国。

7月17日中华民国的那位大总统,在庐山就卢沟桥事变发表了抗战声明,说了“应战而不求战”的主旨,也包括后世那句很多人挂在嘴边的话“和平已非轻易可以求得,如果战端一开,那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接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毫无疑问,中国是个弱国,但是作为中华民国的总统提出了应战,那就是说,只要敌人接着入侵,那么就得开打了,而这个庐山讲话就是他的抗战宣言,这也就是说国民政府终于开始抵抗了。

当时的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抗战之关山重重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