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仙侠修真 > 乐队的盛夏 > 四百一十五章 老夫晚年纵横粤语词坛!(2/2)

四百一十五章 老夫晚年纵横粤语词坛!(2/2)

上一页乐队的盛夏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说起来,苏轼晚年被贬到岭南后也没少写诗词,这也算是纵横过粤语区词坛的嘛!

就是可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不是在惠州写的,不然就更有缘分了。

“作为粤语与国语都精通的人,我个人是觉得,用粤语来唱这首词,要比用国语更有豪气一些,也更契合旋律,所以我就选择了用国语唱主歌,粤语唱副歌的方法来呈现这首歌。”

根据考证,因为岭南地处偏远地区的原因,历朝历代与中原的交往都不算非常的密切,而且岭南多山,外来的词语很少能在当地发展起来。

所以岭南这边的方言,反而保留了更多的古腔调,没有太多的大变化,不像中原的语言发展那么多变,还有闽省那边也是如此。

很多不是很懂语言变迁的现代年轻人,都以为秦朝定都在关中,所以秦朝的官话就是关中话,宋朝的都城在豫省,所以宋朝的官话就是豫省话。

其实这都是误解,现代的各地方言,大多都是明朝之后才发展成型的。

元朝之前的华夏人,说的古华夏语,其实和现今的各地方言差别就很大了,而且时间越往后,差别越大。

那些《诗经》中记载的诗歌,如果真的用古华夏语中的雅言来读的话,现代人可能一个字都听不懂的,弹舌多的好像是在听外语一样。

也就是说,如果真有现代人穿越回古代,到明清还好,但是如果到宋代之前,那可能就要面临语言不通这个大难题了。

其实岭南的方言,就是因为当时秦朝的南征大军进入岭南,秦人与当地的越人融合之后而诞生出来的方言,保留了更多秦汉时期的发音与腔调。

随后又经过了多代发展,到宋代又因为衣冠南渡的原因,融入了很多宋朝当时的官话体系。

所以对于九百年前的宋词来说,用粤语来演唱,确实更能体现出其中的韵味。

也许九百年前的苏轼,就是操着一口和粤语有些相似的官话,唱出的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说他晚年纵横过粤语词坛,也不算完全是戏谈嘛!

叶未央这么一解释,现场不少观众和昆言全都捧腹大笑了起来。

还别说,他这么一说,让大家还感觉颇有道理呢,但是实际上苏轼是川府人,肯定是不会粤语的。

“哈哈哈,叶老师真的很有趣啊,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叶老师才能创造出这么多天马行空,但是又非常优秀的歌曲!”

“厉害!”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乐队的盛夏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