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大明小公爷 > 第437章 凡事都怕“但是”二字。(2/3)

第437章 凡事都怕“但是”二字。(2/3)

上一页大明小公爷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但做玻璃暖棚,投资大,回报小,想要很高的利润,除非拿刀逼老百姓买高价菜!

目的不同,结果天差地别。李云睿不是老好人,怎么可能接受这种无理要求?

被李云睿直接怼了,夏原吉有些愠怒,但理智告诉他,不能意气用事,强压着心中怒火,夏原吉开口说道,“同样是借钱,小公爷为何厚此薄彼?”

李云睿笑了笑说道,“同样是人,为何还有贵贱之分?同样是官,为何还有品级之别?夏大人能解释一下吗?”

……

李云睿的话将夏原吉堵得哑口无言!

“夏大人,玻璃暖棚的最大作用是缩短永乐薯推广周期,早一年完成永乐薯的推广,大明的百姓就少受一年苦,大明就会少一些饿殍满地的景象,其中的价值何止用千万贯来衡量?”李云睿见夏原吉说不出话来,继续怼道,“就算一千亩玻璃暖房,一年能种一千万斤永乐薯,一斤永乐薯十文钱,一年也不过十万两,十年也不过百万两,折合宝钞一千四百万贯。但是夏大人,一亩地能产一万粮食斤吗?”

“话虽如此,但小公爷厚此薄彼,终究是落人口实……”被李云睿怼了一通,夏原吉有些郁闷,但依然想说服李云睿。

“呵呵,夏大人多虑了,我一个毛头小子,落人口实又如何?”李云睿冷笑一声,说道,“如果谁有异议,那么可以让他来试试,看看能赚多少?”

李云睿怕谁?

暖棚种植技术,大明只有李云睿一个人会,蝎子粑粑独一份,虽然是个半吊子,但也是会啊,总比朝堂上的官员强多了……

见李云睿这种态度,夏原吉非常沮丧,因为他在朱棣和朱高炽面前,打了包票,一定要让李云睿给一个更高的价格。

但现在看来,自己的打算可能要落空了。

“夏大人可是为陛下想营建北京,朝廷用度不够而烦心?”对夏原吉的打算,李云睿心里门清,想要赚钱弥补朝廷开支而已。

夏原吉听了这话,眼中一亮!

自从李景隆上书迁都北京之后,朱棣的心思开始活泛起来,已经在跟六部尚书开始谈话了。

首当其冲地就是户部和工部两位尚书。

一个管钱,一个管人。

夏原吉知道朱棣的打算后,心里已经把李云睿的祖宗十八代的女性,都问候了个遍,但朱棣心意已定,夏原吉也是无可奈何,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了。

大明的家底有多厚,身为户部尚书的夏原吉心里门清。大明建国四十年不到,天下初定,民心思安,百姓的生产和生活,都有了很好的改善。

但是,凡事都怕“但是”二字。

靖难之役打了四年,河南、山东、山西、浙江、应天府、顺天府,两京四个布政司全部打烂了。

古代打仗,最苦得不是士兵,而是百姓!

先不说征发徭役,最简单的一件事,大军过境之时,百姓遭的难,那就是难以言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尤其是打了败仗的散兵游勇过境,那老百姓可是遭了大殃。

滹沱河之战,耿炳文败,几十万大军从顺天府涌入山东、山西、河南三地,将百姓霍霍的不行;白沟河之战,李景隆败,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一次。

济南之战、东昌之战、夹河之战、藳城之战,每次出动大军都是以数十万为基准,所过之处,到处民生凋敝,百姓流离失所算是轻的,重的都是家破人亡。

打完仗之后,又是大封功臣,又是收买手握重兵的建文旧臣和宗室,处处都需要钱,愣是把从洪武年间朝廷积攒的粮草和钱财,花了个精光。

现在想要拿出钱来修建北京城,简直是白日做梦,除了甩开膀子印大明宝钞,夏原吉想不出别的招数,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大明小公爷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