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扼元 > 第一百七十章 烈火(中)(2/3)

第一百七十章 烈火(中)(2/3)

上一页扼元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女真人南下,山东依然厮杀不断。

如济南刘文舜、邵青、梁山张荣、沂州赵开山、济南耿京等人,全都是力能匹敌女真虎狼之众而威行山东的大豪杰、大英雄。其赫赫名头,至今仍得百姓传诵。

当地的百姓虽苦,却多有硬骨头。数十上百年下来,地方上造反成风,动辄血溅五步,对自家武力更是信心十足。

所以高羊哥的想法,徐汝贤的决断,确实基于山东地方势家豪强的实力。不能说他们蠢。

只可惜,错了。

山东的民风确实强悍,但他们毕竟几十年没有打过真正的大战了。

大金国摆在南路的几个统军司麾下、用于宋金对抗的镇防诸军,大定初年还有十七万三千余人,大定南征结束时裁撤到了六万人,后来甚至转隶于提刑司,主业成了保障治安。

而泰和年间九路伐宋,声势固然震天动地,其实只是在边境线上打了几场遭遇战,双方都无意也无力持续下去,打到后来,精力都在两边使臣嘴上攻讦。

而北疆界壕的战事,则与南方大不相同。

在大金最强盛的时候,面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尚且要穿壕筑障,以求自固。

随着大金衰弱而草原上强敌崛起,外人只晓得,大金国在野狐岭之战丧师数十万,吃了大亏。可实际上,野狐岭大战之前,强弱之势既异,攻守之势也难保持,北疆防线哪一年没有厮杀?哪一年没有血流遍野?

只不过每一次乱局,都被北疆诸军拼死拼活平定了,所以大金各地全没当回事!

近数年来,朝廷一拨拨地签军、征发,硬生生地逼得天下的汉儿和女真人全都怨声载道、苦不堪言,为什么?难道是朝堂上衮衮诸公吃饱了撑的,存心生事?

非也,是因为不签军、不征发,北疆数千里界壕防线的兵力就维持不住。没有北疆诸军人头滚滚地抵在前头,蒙古人早两年已经杀进中原;而大金国的架势,早两年就要绷不住了!

蒙金战争的烈度,早就凌驾于宋金战争的十倍。

北疆驻军最终崩溃,一方面出于朝堂上愈发昏聩的指挥;另一方面,也出于草原上的强敌之强,已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而郭宁所部这数千人,真正是北疆驻军最后的菁华所在。这支军队从上到下,充斥着在最艰难的情况下,犹自与蒙古人死战不退的悍卒。当这些悍卒们被有效的组织起来,便是一支铁军!

他们的武力之强,也实实在在地远超过山东地方势家的想象。

这一点,就连杨安儿都没有足够的预料。

杨安儿所部,是山东群盗中最凶悍者,所以才会被朝廷整建制地编为铁瓦敢战军,意图用他们去对抗蒙古军。

但杨安儿是个聪明人,他率部到了居庸关外的鸡鸣山,整整两年不动,就算皇帝亲自下诏书,他也不动。

这固然保存了铁瓦敢战军的力量,却也使他失去了真正见识北方强敌的机会。

在杨安儿眼里,只看到北疆驻军数十万呼啦啦地败退下来……

这也不罕见啊?我杨安儿在山东时,不也打遍了山东东西两路的五六万镇防诸军么?

杨安儿据此,只得出了大金国军备废弛,摇摇欲堕的结论,却并没有真正明白,大金在北方面临着什么样的难题。

由此一来,杨安儿对郭宁所部的力量,也是错估的。

在他记忆里的郭宁所部,就只是北疆溃兵的集合。但他不知道,此一时,彼一时也。

杨安儿既然错估了郭宁,徐汝贤自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扼元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