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诡三国斐潜 > 第1943章照猫画虎,依葫画瓢(3/4)

第1943章照猫画虎,依葫画瓢(3/4)

上一页诡三国斐潜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大汉到了当下,基本上智慧处于一流水准线上的,基本上都意识到了大汉的国政其实有很大的问题的,尤其是人才制度上面。

在汉代,州郡长官一直以来,都有自辟属吏的权力。也就是说,州郡长官的下属们,都是由州郡的长官自己招聘的。朝廷在地方上只任命部分高级官僚的权利,而在此之下,州郡自己有人事权,而这个人事权,有时候比朝堂的还要更大。

打个比方来说,这就好比是一家全国性的大企业,但是只有分公司的老总是总公司任命的,其余基层员工,都是由当地分公司领导自行决定,根本不需要上报总公司,连流程都不需要走。

即便是到了后世,也常常有老总到哪里,然后秘书和司机就一定跟着到哪里,更何况在汉代,这样的人才选用结果,必然会产生各种门生或是裙带关系,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即便这些人的工作能力很强,但是对于公司,这些基层的官吏几乎不会有对于大汉朝堂有多少忠诚度的,尽管他领的是公司发的薪水,但事实上,他只对介绍自己进公司的那个人有依附感,毕竟,能带他进来,也能就把他赶走。

因此要是给这种模式取一个名字,或许可以叫做『二元君』,因为上面一层皇帝,下面还有一层『土皇帝』。

在长安的学子闹事,这些学子只是考虑着一些粗浅的,或者是直白的利益述求,而对于在许县的荀彧来说,却敏锐的察觉到了这其实是斐潜针对于大汉人事制度的一个新的变革,一个新的举措!

换句话说,就是人事权的上收。通过中央考举,地方官吏不再有完全的人事任命权,即便是临时调任也没有用,因为考举的这些人一定会逐渐来替代这些『临时工』。

所以,荀彧同样的,也默默的准备好了纸笔,照着葫芦准备画瓢。

然而葫芦和瓢毕竟还是有些分别的……

『各地之子,远途跋涉,齐聚于都……』陈群缓缓的说道,『若中之,自然欣喜,若是不中,难免伤怀,届时稍有不妥,便如……』

荀彧点头。

陈群也是一个美男子,拿到后世之中,演个什么贵公子根本不需要化妆,妥妥的一大堆的叫嚣着要给他生猴子什么的。很显然,陈群对于上下跳跃着的喊着要生猴子的母猴子没有什么兴趣,『当设考正官,分赴各地……』

陈群所说的,也确实是这一次斐潜大考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众多的考生汇集一处,先不说这样的考试给京都官吏增加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汉代交通环境就是如此,让这些考生千里迢迢而来,然后考不中的就圆润的走开,有多少人会心平气和的接受?

若是下放到各地,让朝堂委派的『考正』,监督考试,遴选人才,不就是可以避免考生汇聚过多的麻烦了么?

荀彧表示同意,『长文所见,果然不凡……』

陈群笑了笑,说道:『若非长安纷乱,在下也未必能想到此处……』

两人相视一笑,对于骠骑将军斐潜提供的经验包表示感谢。

设立『考正』官的最大作用,就是朝堂可以直接针对人事招聘工作,从而剥夺州郡长官的人事权。当然,历史当中的九品中正制,也包含了这一条。

因此说来,后来的科举,若是从整体来看,也不见得全数都是对于『九品中正制』的彻头彻尾的,完完全全的颠覆,更像是进一步的变化的改良。

同样的,陈群接下来提出的考试标准,其实也是脱胎于原本汉代的察举制度,略有创新,不能说这不算是一种进步,但是进步的空间么……

依旧有限。

因为陈群提出,『德才兼备』。

和后世的所谓『德才兼备』不一样,陈群所要求的『德』是有标准的,依旧没有脱离汉代对于『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诡三国斐潜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