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瑾二人有不满意的地方就可以随意更改。”
“吴黄龙元年,孙权称帝,诸葛瑾官至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吴嘉禾三年夏五月,孙权遣陆逊、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两城,吴将孙韶、张承等攻打广陵、淮阳两城,自己亲率大军围攻魏国的合肥新城。”
“孙权以为蜀相诸葛亮从武功攻伐魏国,而魏明帝曹叡不能远出,”
“但由于曹叡自率水军东征,于是孙权未至寿春就退军回师,诸葛瑾等人也退回东吴。”
“同年孙权派遣中司马诸葛瑾与右都督陆逊共同进攻襄阳,陆逊派亲信韩扁表奏孙权,韩扁在返回路上的沔中被敌军抓获。”
“诸葛瑾获悉此事后感到害怕并致信陆逊,表示敌人抓到韩扁后军情被其掌握,应该趁江水枯涸之际尽快撤走。”
“陆逊收信后并未答复,却催促士卒种豆并和部将从容娱乐。”
“诸葛瑾亲自来询问陆逊,陆逊以撤退会使军心动摇为由说服诸葛瑾,并设计让诸葛瑾督率船只,而自己率军攻向襄阳城。”
“敌人由于畏惧陆逊而赶回襄阳城,诸葛瑾随即放出船队并配合陆逊整顿队伍,虚张声势以威慑敌人,”
“暗中派將军周峻、张梁等人攻打江夏郡的新市、安陆、石阳三县,斩首活捉魏军士兵共有一千多人。”
“吴嘉禾年间,孙权的心腹重臣吕壹诬告大臣朱据东窗事发,孙权派遣诸葛瑾等人诛杀吕壹。”
“吕壹伏罪被杀之后,孙权派中书郎袁礼向诸葛瑾等诸位大将告谢,并顺便征询对当时的国事应如何改进,”
“但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人都借口不掌管民事而不做建议,并将责任全部归到陆逊和潘浚身上,孙权得获悉后下诏责备诸葛瑾等人。”
“吴赤乌二年,吴都乡侯周胤率领数千士兵驻守公安,因为犯事获罪而被流放到庐陵,”
“诸葛瑾、步骘等人为周胤求情,请求赦免其罪、发还他的兵马并恢复他的爵位,后来孙权同意赦免周胤,不久周胤病逝。”
“吴赤乌四年四月,吴太祖孙权出兵攻魏,卫将军全琮率军数万出淮南决芍陂,”
“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车骑将军朱然攻樊城,大将军诸葛瑾攻柤中。”
“同年闰六月,诸葛瑾病故,享年68岁,遗命亲人给自己穿素服入棺,葬礼从简。”
王阳明:诸葛瑾为人处事心胸宽广、温厚诚信,使他在东吴的上层具有良好的人脉关系。
他深受孙仅的信任,另外和“两股势力”也能和谐相处。
一股就是以张昭代表的外漂淮泗股,另一股就是以周喻和鲁肃为代表的江东士族股。
后来在孙权的操纵下,江东士族股逐渐占了上风。
张昭和鲁肃失和了,关系搞得很僵。
按说诸葛瑾属外漂淮泗股,但其和张昭、鲁肃都能和谐相处。
因此不管官场上的争斗如何激烈,诸葛瑾都能官运亨通,不断得到晋升,成了东吴官场上的“不倒翁”。
与汉末三国时期不少著名谋臣的直来直去、不分场合据理力争的表达方式不同,
诸葛瑾的谈话方式别具一格,他在与孙权谈话或是进行劝谏之时,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从来不与孙权争辩,只是言辞婉转地将自己看法陈述出来,如果与孙权的意见相左,就立即转向谈论其他的问题,
然后再利用其他的事情迂回进行引申和类比,再将之前意见不同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孙权经常被诸葛瑾的表达方式所折服,而放弃自己的看法,同意采纳诸葛瑾的意见。
吴郡太守朱治曾经是孙权父亲孙坚的老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