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仙侠修真 > 文豪1978 > 第484章 一记响亮的耳光(3/6)

第484章 一记响亮的耳光(3/6)

上一页文豪1978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它首先还是个技术活儿,就比如于华现在要写短篇,可能几天或者一两个星期就完成了,不管故事还是语言都在他的掌控范围之内。

但要是写长篇,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这种时候光靠灵感、光靠兴趣是不够的,不光要有热爱,还要有跑马拉松一样的耐力和百折不挠的恒心。沉下心把它当成一项需要兢兢业业对待的工作,这样的心态对创作者来说可能更有帮助。”

林朝阳的话带了点说教的意味,但在场几人并没有任何不适,人家林朝阳有资格说这样的话。至少在中国文坛,在林朝阳这个年纪的时候,还没有人能达到与他并肩的创作产量和水平。他愿意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大家高兴还来不及呢。

今天是周日,不用上课,也不用上班。

吃过饭,于华几人在西院看电影、看书、侃大山,乐不思蜀,而林朝阳继续回东院写东西,花了四天时间,林朝阳将《寄生虫》的剧本写完之后,开始了新书的创作。

这样半天上课、半天写作,生活格外有规律。

又过了几天,他接到了余玉溪从山东高密打来的电话,她这段时间一直在高密跟组。“谢天谢地,朝阳老师您在燕京!”打通了电话,余玉溪的语气有些激动。

“出什么事了?”林朝阳问。

余玉溪这才说起她打电话的原因。

章艺谋拍《红高粱》,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种高粱,他要还原谟言小说中那如火如荼的红高粱。

刚开春他就拍了副导演杨凤良去高密的孙家口,剧组花了四万块钱,跟当地的老百姓签合同,让他们种了100亩高粱地。章艺谋想的挺好,可他们这种只管给钱,毫无约束的操作,注定要要吃亏。

他们委托种植的100亩高粱地,当地人撒上种子之后就没怎么管过。

等章艺谋雄心勃勃的去验收高粱地的时候,却发现那些高粱全都半死不活,高的还不足一米,低的只有几作。叶子都打着卷,叶子茎上密布着一层蚜虫。

照这么发展下去,这些高粱根本无法达到拍戏的水平。红高粱、红高粱,没了高粱,那还拍啥?

章艺谋急的一夜之间嗓子都哑了,想哭的心都有。

林朝阳听完余玉溪的汇报,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现在找点农业专家给出出主意,还能补救吗?”

余玉溪语气不确定的说道:“我们也不知道,找了当地农技站的同志,他们说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撒化肥、打药,还得精细化管理。可我们..”

林朝阳立刻明白了她语气中的犹豫的来源,剧组都是外地人,根本不可能指使得动当地人。“我知道了,这件事我给你们想办法吧。”

挂断了电话后,林朝阳想了想,这点小事他肯定不能往大了找关系。

于是他先给王濛打了个电话,让他帮忙联系一下山东文协的一把手冯德英,然后再通过冯德英联系到了高密县的同志。

说明了《红高粱》剧组现在面对的情况,请县里的同志施以援手。

完成。”

”我明白,我明白。朝阳同志请放心, 《红高粱》是一次对我们高密县难得的宣传,我们一定把这件事当成一件政治任务来听到县委同志的保证,林朝阳心中松了口气, “政治任务”这四个字不是随便说出口的

他连声道谢过后,又给剧组去了电话,让余玉溪和章艺谋联系县委的同志。

过了大半天,章艺谋再次打来电话。

说县委的同志专门把她和章艺谋请到县里开了个会,表态要把管理高粱的事当成政治任务来抓。不仅特批了5吨化肥,还专门把孙家口的乡领导召到县里耳提面命了一番。

“朝阳老师,真是给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文豪1978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