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其中的意思还有些专属于女士的蛮不讲理:要是达不成合作,咱们就一拍两散。
金庸却说,「你可别小瞧她这招,刚好打在了我的七寸上啊!「
见金庸如此坦诚,沈宝新微微异,「为什么这么说?」
「她喊话的重点不是‘合作不成就出售媒体业务」,而是提醒我,合则两利。
玉郎机构的媒体业务如果真的剥离,无论是出售还是重组,价值都不能发挥到最大,我们明报也是一样。”
沈宝新说:「那我们跟别人合作,也未尝不能利益最大化吧?」
「跟谁合作呢?」
金庸的问题显得有些明知故问,却让沈宝新陷入了沉思。
金庸在明报内部早有声明,明报不会卖给外国人,这样的决定直接将诸多外国买家排除在外。
而在香江的诸多买家中,几个报业巨头本身都有当家媒体,明报集团的业务并入后,必然会惨遭肢解,这也是金庸和沈宝新都不愿意看到的。
数来数去,明报集团看起来买家众多,实则可选择的余地非常小。
反观陶玉书,她手中握有媒体资源,但这些媒体资源又没有到能鲸吞明报集团的地步。
按她的提议,双方选择合作,明报集团的实力将进一步膨胀,到时再启动上市,明报集团极有可能一举稳定香江传媒霸主的位置。
金庸和沈宝新名、利双收,他们为之付出了半辈子心血的事业也将迎来巅峰时刻。
想象着这样的画面,沈宝新也不由得心向往之。
沉吟半天,他看向金庸,脸色严肃而认真。
「良镛,三十多年来,你关于《明报》的任何大小决定,我从来没有反对过一件。
这最后一个决定,不管你如何选择,我也全力支持你。
听着沈宝新真切的话语,金庸望向他。
两位相交半个世纪的好友对视一眼,让金庸做出了决定。
6月25日,《明报》《天天日报》率先报道:
明成控股技术性收购明报集团有限公司。
新闻见报后,报界反应迅速,但第一时间还是有些懵,明成控股是何许人也?
对于有心人士来说,明成传媒的信息当然不是秘密,并且很快就有财经媒体对明成传媒进行了深挖,让这家崭新成立不到半个月的公司走入了大众视野。
明成控股由林氏影业与金庸共同成立,林氏占70%股权,金庸占30%。
金庸本身是明报的大股东,以明成控股股东的身份收购明报对他来说是左手倒右手。
而林氏影业为了这次收购付出的则是3亿现金以及价值1.2亿的玉郎机构股票。
这个数字较最早的版本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也是陶玉书在谈判中的让步。
收购完成,金庸仍持有明报集团5%的股权,而算上他在明成控股的占股,经过股份穿透后,他对明报集团的持股比例仍有27.5%。
而林氏影业通过明成控股掌握了明报集团52.5%的股权,另外20%仍在沈宝新手中。
随着各家财经媒体对收购案的报道,其中细节被不断披露。
林氏影业付出4.2亿现金加股票,在一众强敌环伺中完成了对明报集团的控制,此役堪称经典,被香江诸多商界大亨所称道。
正在香江报业、商界为这次收购案拍手惊叹之际,玉郎机构突然对外发布公告,称将转让旗下《天天日报》的70%股权、《清新周刊》和《青春》杂志的全部股权。
消息一经传出,香江商场震动。
联想到之前陶玉书在接受《新宝》专访时那看似愚蠢的表现,所有人这才明白陶玉书下的是怎样一盘大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