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匈奴人虽然依旧在人力方面处于劣势,但是相对于河套阴山之战时期,匈奴人的人口恢复是比较不错的。而大秦帝国经历了长达七年的战乱,人口流失率超过了一半,这一点不仅仅是让大秦帝国的恢复进展变得相当缓慢,更加是让张嘉师在人力调动方面的捉襟见肘。
张嘉师何尝不知道长城沿线将会是这一次秦匈决战的主要关键点,但是大秦帝国的精锐部队几乎就聚集在长城沿线到咸阳郡一带的边境郡县,而内地的郡县,主要是一些新兵或者是装备较差的二线部队,张嘉师也没有指望这些官兵有在秦匈决战发挥作用的机会,只要这些官兵部队能够维持内地郡县的整体和平,就已经足够了。
若是边境的战斗崩溃,张嘉师自己都很难想象会不会在内地郡县都出现烽烟四起的情况。
这个情况一旦出现,不要说张嘉师在这么几年时间的努力化为乌有,张嘉师能否维持大秦帝国的基业,将会是一个问号。
想到了这一点的张嘉师,真的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但是他无法避免这个情况的出现的话,就只能尽可能的防止这个前提的出现。
第二个,大秦帝国的军队机动力依旧是处于劣势。
哪怕是张嘉师集中力量组建了六支约莫十万人上下的精锐骑兵,在加上边境原有的数万骑士,大秦帝国在长城沿线的骑兵部队不少于十五万。
但是这么一个情况严格来说,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整条长城的距离那么远,张嘉师自己也就是只能够将一支支骑兵集中在一起使用,当成是对抗匈奴人的王牌。若是分摊在长城沿线,这些骑士所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张嘉师自己只能够表示呵呵哒。
第三个,大秦帝国依旧有着内乱的隐忧。
虽然张嘉师在公元前207年夏天西征,宣布角逐这一片土地的控制权之后,几年的时间内,张嘉师拳打刘邦,脚踢项羽,埋葬了赵高以及胡亥,至于被张嘉师击败以及收编的义军首领更加是数量不少。
只不过哪怕是这样,张嘉师控制下的大秦帝国,恐怕依旧还潜伏不少六国余孽。
对于这些人,张嘉师恨不得将他们千刀万剐,但是这一个事情严格来说并不是那么好做的。尤其是眼下连内地大部分郡县的守军都勉强只能够维持防御体系的情况下,想要找到更多地六国余孽……
好吧,除非这些郡兵部队大部分都懂得分身术以及有不长眼的蠢货跳出来送死吧。
在这么一个前提下,张嘉师很清楚,若是自己跟匈奴人的决战失利,这些人绝对会找到机会跳出来,然后给张嘉师以及大秦帝国的后背捅刀子。
不要高看这些六国余孽的节操,这些人不会认为民族大义什么的会是他们的宗旨,他们很多人永远都只不过是会顾及到自己的利益而已。
像是民族大义,这些人根本不会当一回事。
……
只不过相对而言,大秦帝国在这一次决战当中也并非毫无优势可言。
张嘉师归纳出大秦帝国自身有着三个比较明显的优势:
第一个,科技水平的优势。
大秦帝国的科技水平在眼下是要高于匈奴人的。哪怕是眼下匈奴人先后驱逐了月氏人,重创了东胡人,吞并了羌人不少部落。但是在科技层面上,并非如同历史发展到汉武帝时期,成为了融合东西方科技水平的先进游牧民族那样。
基本还算是青铜科技时代的匈奴人,在兵器的水平上,远不如逐渐全面进入铁器时代的大秦帝国的对手。
而在防御作战方面,匈奴人面对秦帝国相对坚固的城邑,所付出的代价肯定会远高于始皇帝时期,甚至是还要高于进攻汉朝时期的城邑。
只不过大部分城邑的防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