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天天出席讲堂,听兄长讲解大乘。遇有不明的地方,晚上再向兄长请教。他本是绝顶聪明之人,越听越领悟,不等兄长讲完,已是大乘瑜伽宗的信徒了。
当世亲潜心钻研大乘佛教教理时,想起自己昔日所为,深感罪孽深重,不能赦免,他想找到一个赎罪的办法,便对兄长:“既然我的罪是由舌头所造的,我愿割去舌头来赎我的罪。”
无著菩萨阻止了他,对他:“罪已造下,即使你割掉一千条舌头也无济于事。你如果真的想要忏悔除罪,应当寻找更加有效的办法。你的罪既然由舌而生,自然也应该用舌去灭。舌头本身是无辜的,何必把它割掉呢?”
世亲听了长兄的劝告,自此便一心一意地宣扬起大乘佛教来,他开始撰写大乘论著,解释大乘经典,批判乘理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投师门下,终将大乘佛教推向另一个高峰。
自世亲之后,印度佛教的学风为之大变,几乎成了瑜珈行派的唯识学独擅天下的局面,持续时间长达几个世纪之久,这恐怕是连无著都没想到的事情。
讲到这里,玄奘再次掩卷,感慨地道:“世亲菩萨写《阿毗达磨俱舍论》的地方就在咱们现在所在的这间老屋里,而他的老师如意论师,则住在胁尊者的楼下,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我们现在所在的迦腻色迦寺,曾经见证了印度历史上佛法最为昌盛的时代,也见证了一大批为了追求佛法真理、不惜性命的动人故事……咦?圆觉,你在听吗?”
他回过头,却发觉身边没有了声音,原来圆觉已经酣然入睡,烛光映着他年轻的脸庞……玄奘不禁摇了摇头,这才意识到,天已经很晚了。
玄奘将灯台移到一个角落里,以便让弟子好生安睡。自己则在烛光下彻夜读着世亲菩萨的传记,完全忘记了困倦和疲劳,直到东方发亮……
天色刚明,玄奘便提起扫帚,将整座伽蓝里里外外都打扫了一遍,又在大殿前的径上洒上了鲜花。
在根本“一切有部”的经典《毗奈耶杂事》中记载,有一天,世尊在逝多林的道场中,看到地上不干净,于是便拿起一把笤帚准备打扫园林。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阿难陀等几位弟子看到后,便都跟着佛陀一起打扫。
园林清扫完毕后,佛陀与众弟子入食堂就坐。佛对弟子们:扫地者有五种功德,一者令自心清净;二者令别人的心清净;三者令诸天欢喜;四者根植端正业力,将来会有模样端正的果报;五者命终之后当生天上。
打扫卫生能令自己的心清净,就连佛陀都喜欢整洁、干净的环境啊!
远处,几位中年僧侣簇拥着一位老僧匆匆赶来。
“你就是昨天晚上来的挂单行者?”那老僧问道。
“正是,”玄奘放下扫帚,合掌问讯,“大师您是……”
“我是这寺中的住持,”那老僧道,“前些日子去布色羯逻伐底城,参拜阿育王时期建的窣堵波,昨夜方回。听他们,寺中来了个挂单行者,是从极遥远的摩诃至那来的,老僧还不甚信,如今见到法师,果然面貌清奇,与我国中之人大不相同。莫非你就是玄奘法师么?”
“不敢,”玄奘道,“贫僧正是玄奘。”
“果然是东土来的玄奘法师!”住持激动万分,“昨晚老衲不在,实在是太怠慢了!”
“长老何必客气?”玄奘道,“出家人云游四方,随处挂单,有个住处就行,何言怠慢之?”
“可法师远行至此,乃是殊胜之极的事情啊,”住持道,“数月前,般若羯罗法师曾来我寺挂单,向老僧起过法师,也是敬佩不已。”
“哦?”玄奘心中一喜,“般若羯罗法师,他现在在哪里?”
“在磔迦国当国师,”老僧道,“他对法师可是赞不绝口,法师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