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不是枯禅,”玄奘道,“你莫要看了这种修行方式,佛陀十大弟子中,头陀第一的摩诃迦叶尊者就曾修过这种禅,很可能他现在还在鸡足山中入定呢,等待弥勒菩萨降世。便是现在,能够到达禅定三昧的人也绝非等闲,他们之中有的已证四果。如果你哥哥也修这个,你该祝福他才是。”
“可我知道大乘佛教是要普渡众生的,”圆觉嘟哝道,“像他们这样总是处在禅定之中,如何渡众生呢?”
玄奘答道:“要渡人,先须自渡吧?等到他们修持成就之后,便会以种种方便出现于世,救度无边众生了。”
“噢——”圆觉这才明白,点了点头,但心里隐隐还是不希望哥哥修这个法门。
穿过郁金香丛生的山野,行不多久,国都瞢揭厘城便遥遥在望,这同样是一座频临大河的城市。
“苏婆伐窣堵河!”圆觉指着国都旁边那条白亮的大河叫了起来,“以前我在迦毕拭国的时候,听一些游方僧人起过这条河。”
“就是,它是有故事的了?”玄奘很感兴趣地问。
“嗯,”圆觉点了点头,“听人家,沿王城往东北走二十拘卢舍进入大山,就是有名的阿波逻罗龙泉所在地,那里有佛陀降伏阿波逻罗龙王的传。”
“又是龙王?”玄奘觉得有些奇怪,“怎么哪里都有龙王?”
圆觉解释道:“从迦毕拭国到印度,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龙王。”
玄奘点点头,且听他往下。
圆觉道:“阿波逻罗龙王曾经在迦叶波佛在世的时候生在人道,名为殑祇,是一位精进的修行人,深通咒术和真言,可以制御恶龙,使它不下暴雨。当时的国人都依靠他的帮助,才得以积蓄余粮。国人感念他的恩德,每年每家都供养他一斗的谷粮。
“许多年过去了,有些人渐渐忘记了殑祇的恩德,开始故意逃避供养。殑祇非常生气,瞋心生起,发愿来生转为毒龙,要用狂风暴雨损害农田和庄稼,以报复这些民众对他的不敬。
“由于所发恶愿的缘故,殑祇命终之后便来到此地,转生为龙。他常常滥施风雨,令河泉流出白水,伤害田里的庄稼。”
玄奘边听边点头,这个殑祇龙王,与佛影窟中的瞿波罗龙王差不多,都是一个人受到了委屈,心生嗔恨,以至发下恶愿,转生为龙,为害世间。由此可见嗔心的破坏力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同一类传的不同版本。
圆觉接着道:“佛陀观察到这样的因缘后,对于这个国家的百姓独受此灾十分怜悯,于是便降临此地,意欲度化这只暴龙。
“阿波逻罗龙王见到佛陀,心里十分惊惧。但心念刚强的他不愿示弱,于是就在河中卷起了大浪,凶猛地扑向佛陀。但是这些可怖的狂风巨浪,在佛陀的慈光之下,都转化为祥和的光明。威声赫赫的龙王,口中虽然狂吼不已,但却一筹莫展。
“佛陀慈悲地注视着龙王:‘阿波逻罗龙王,你曾经是一位有修行的瑜伽行者,为什么要心怀瞋忿,为难当地的百姓呢?现在请你把瞋怒心收起来,安住在慈悲的心念当中吧!’
“可是暴龙不听佛陀的教诲,于刹那间又兴云布雨,雷电齐发。但是这一切的攻击,就像是一滴墨汁滴到大海之中,转瞬之间就化为乌有。
“佛陀以大悲声告诉龙王:‘阿波逻罗龙王,你当信受我的话语,放弃这一切的恶念,否则你将堕入恶道,永远难以超生!’
“听了这话,龙王十分惊惧,于是现身跪伏在佛陀座前,忏悔皈命。佛陀为龙王授了三皈依,又开示苦、集、灭、道四圣谛法,并对他宣道:这一切的因缘,都来自于你自己的贪念、瞋心与愚痴。致使一位清清净净的修行人,竟然转生为畜生道的毒龙。虽然你现在拥有神通法力,能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