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兴云作浪,但是你心中的苦恼并不能够断除。现在,你只有灭除了贪、嗔、痴,转修自身,以成证菩提,依循着佛法正道而行,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龙王听了佛陀的教诲,立刻变得心地明净,了悟这一切恶缘的根本。于是他忏悔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决定以后不再损坏庄稼。
“但是他又向佛陀启禀道:‘至尊的佛陀啊!我们龙族所食的一切,都依赖于这些田地上的谷粮,现在承蒙佛陀的圣教,我决定不再损害它们了。但是,如此一来龙族们的生活就难以为继了,所以请佛陀允许我们每十二年来收纳一次粮谷,以贮备我们的生活所需。’
“佛陀悲愍它们的苦衷,也知道这是龙王与当地国民之间的因缘业力所致,于是就允诺了龙王的要求。从此之后,这个地方每隔十二年,都要遭受一次白水之灾。”
“阿弥陀佛,”玄奘合掌道,“有这样的故事,必然也会有相应的圣迹存在吧?”
“圣迹当然有,还不止一个呢,”圆觉道,“延着龙泉往西南方向走,河北岸有一块大磐石,传佛陀降伏阿波逻罗龙王时,龙王兴起大风雨,把佛陀的衣服从里到外都淋透了。大雨过后,佛陀就在那块石下安坐,洗濯并晾晒袈裟。佛陀离去之后,那块石头上就留下了佛陀袈裟的衣纹。石头旁边还有佛陀的足印。更神奇的是,这足印的大,会随各人不同的福德力而变化,所以在测量的时候,会时而长时而短。后来,当地人特别把这块晾衣石和佛足印围绕起来,盖了一座窣堵波来供养,又在旁边修了座摩诃伐那僧伽蓝,时常有僧人和居士们持花拈香前来供养。”
“原来这里也有佛足印。”玄奘自语道。这已经是第三次有人给他讲佛足印的故事了。
“其实这个,也是弟子在犍陀逻国的时候听的,”圆觉老老实实地道,“是在我哥哥曾经修习过佛法的精舍里,那里的一个老僧告诉我的,他我哥哥去了乌仗那国摩诃伐那伽蓝。”
玄奘恍然大悟:“这么,你就要见到你哥哥了。”
圆觉嘿嘿一笑。
玄奘道:“圆觉,谢谢你给为师讲这些故事。不过今日天色已晚,摩诃伐那伽蓝距此至少还有一由旬的路程,今晚是无论如何也赶不到的。不如我们先进城见王,明日一早再去阿波逻罗龙泉和摩诃伐那伽蓝瞻礼,你看如何?”
“弟子谨遵师命,”圆觉到这里,突然有些不好意思,“到讲故事,谁也不及师父。师父,你给徒儿也讲个故事吧。”
玄奘微微一笑,这个沙弥,倒会拍师父的马屁。
“好吧,为师也讲一个关于这里的故事,”玄奘道,“你知道为师为什么要到这个国家来吗?因为这瞢揭厘城附近,便是佛陀昔日在因地修忍辱行,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地方,所以,为师一定要过来看看。”
“哦,这个故事弟子也听过。”圆觉立即道。
“那就还由你来吧。”
圆觉兴致勃勃地道:“从前有一个歌利王,性情极为傲慢暴戾。有一回他带着妃子们出城打猎,中午,他在帐篷里休息,他的妃子们在山上游玩,结果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个正在打坐的瑜伽行者,此人就是昔日的佛陀——忍辱仙人。
“这些宫中妇人们从未见过这样的修行者,一时心生好感,便上前顶礼,提出很多问题,仙人就应机为她们讲佛法。
“歌利王休息好了之后,询问妃子们的下落,得知正在听一个修行者**,顿时心生嗔恨,提着一把刀冲过去,劈头就问仙人:‘你证得阿罗汉果位了吗?’
“仙人回答:‘没有。’
“国王又问:‘你证得不还果位了吗?’
“仙人回答:‘没有。’
“国王大怒道:‘既然如此,那你就是放纵贪欲烦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