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要去那里向戒贤论师学习《瑜伽师地论》。弟子听,作为佛家逻辑的因明学,其名称就是在此论中正式确定下来的。弟子想,那因明既然是《瑜伽师地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必是通往正理的门户,又或是通往正理的阶梯;而声明学可以帮助玄奘更好地掌握梵,读懂经。至于辩论,那倒不是最重要的。”
听了这话,僧伽耶舍长老长叹一声道:“法师所言不错,《瑜伽师地论》中关于古因明的部分确实很多,是以凡研习因明之人都会去读此论。只是老僧年逾七十,气力已衰,已经很长时间不讲经了。再,要系统地讲授这两门学问,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啊。”
玄奘想了想,道:“玄奘不敢让师尊太过辛劳,只希望每日能听师尊点拨一二,便心满意足。”
僧伽耶舍摇头道:“那样的话,便是讲上数年,也不见得能讲完。”
“那么玄奘就在这里学上数年。”
僧伽耶舍大师再次为这个年轻僧侣的求知欲所感动,当即道:“既然法师求法心切,老僧又怎敢吝法不教?每日讲上一点,如此轻慢,怎对得起历代圣贤的期许?依老僧之见,既然要拜师学论,就该立下日课,方有进益。”
“师尊所言甚是,”玄奘道,“任凭师尊如何安排,弟子无有不尊。”
僧伽耶舍大师想了想,道:“这样吧,我们每天上午讲《俱舍论》,下午讲《顺正理论》,初夜后讲《因明入正理论疏》和《声明论》,法师你看如何?”
玄奘大喜,忙恭敬一拜:“弟子玄奘,谨依师尊吩咐。”
听王城内大开道场,已经多年没有讲经的僧伽耶舍长老重登讲坛,专为东土沙门开讲《俱舍论》和《顺正理论》。这消息一经传开,顿时在国内引起了轰动,迦湿弥罗国境内的高僧以及四方耆宿、饱学之士,纷至沓来,到王城一睹佛学盛事。
一时之间,各路高僧齐集王城,广设讲坛、论场,今日讲经法,明日辩难质疑,一时间,诺大的王城热闹非凡。
更多的人来到阇耶因陀罗伽蓝挂单,在僧伽耶舍长老讲课的时候进入禅堂,一方面旁听老法师的课,另一方面也想见识见识那个东土沙门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原本只为玄奘一人准备的授课,竟一下子吸引了远近周边的数百位高僧前来听讲。
对此,僧伽耶舍长老毫不在意,只是依照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讲解,将自己全部所学传授给这位亦徒亦友的年轻沙门。
白天的课程以乘佛典为主,这也是为了随顺那些前来听讲的众生。到了夜晚,师徒二人相向而坐,开始讲解因明。
“因明没有什么难懂的,无非就是破与立。”僧伽耶舍长老用一种很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因明的概念,“所有内容都包含在八件事当中,即能破、能立,各有真实和相似两类;现量、比量,也分真实和相似两种。这就是因明八事,也叫做推理八事。
“在因明中,通常把提出自己的观点称为‘立量’,把一个完整观点陈述组合称为‘量式’。一个完整的量式,由‘宗’、‘因’、‘喻’三部分组成,其中宗是观点,因是依据,喻是实例。这是量式的三支,完整具足上述三种条件的因明量式又称为‘三支量式’,这样的推理就叫作‘真实能立’,用这种语言完全可以建立自己的学,驳斥别人的观点。”
玄奘沉吟道:“如此看来,因支是这三支中最重要的了,也是一般人驳斥的重点,难怪此法被称为因明。”
“你的不错,”僧伽耶舍道,“但也不能其它二支就无法驳斥,事实上,很多人会立出有过失的宗题来。若是在辩论中发现了宗的过失,直接反诘是最方便的了。”
“师父能给弟子试举一例吗?”玄奘谦恭地问道。
“好,我便为你举一则最简单的例子。”僧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