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萨他泥湿伐罗国,又向东行了四百多里,到达窣禄勒那国。▲∴▲∴▲∴▲∴这里也同样是一个婆罗门教发达的地方,有天祠上百所,大量异道云集于此;佛寺只有五所,僧徒千余人,多习乘佛教,却都极有辩才。据这五所寺院就是为了纪念外国论师与诸多外道辩论取得胜利而建造的。
玄奘二人挂单的寺院名叫俱昏荼伽蓝,寺中楼阁连成一片,多层亭台间或峙立。这里的僧人们平常经常聚会,清谈玄奥,其它地方的才俊之士也常来此处,寻论问疑。僧人们严守清规,礼仪甚是周到高雅。
寺里有一位名僧,名叫阇耶毱多善闲三藏,学问很高,辩才特佳。
玄奘知道,在印度,想要被人称作“三藏法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通达至少五十部经论,能够无碍地为人讲解。全印度也没几个获得此称号的。这位阇耶毱多善闲法师既然被人称为“三藏”,想必有些过人之处,于是便去登门拜访。
两人聊了一个晚上,竟有相见恨晚之慨,于是玄奘便同般若羯罗商议,索性在此住上两个月,听老法师讲完经部的《毗婆沙论》再走。
窣禄勒那国东临恒河,北靠雪山,阎牟那河在其国中部流过。从这里向上游东行八百余里便是恒河的源头,水质清澈透亮。流经此地时已经宽达十多里,水呈青色,波浪滔滔,两岸一片细沙,赤足踩在上面,温软异常。
般若羯罗一到这里,就迫不及待地取水解渴,又滤了一钵递给玄奘:“师兄尝尝,这可是真正的福水!”
玄奘接过尝了一口,果然味道甜美。
恒河,当地人又称作殑伽河,这条苍青色的河流是印度半岛的第一大河,流传着许许多多的神奇故事。人们坚信恒河之水能够赐福于人。即使是罪孽深重的人,只要用恒河水沐浴,就能清除干净;喝了河中的水,可以除灾去殃;轻生者自沉河中,可以转生天界受福;用力拍击水流,激起波浪,能使亡魂获得超度;而若将死人的尸骸投入河中,则可使其不堕恶趣。正因为如此,每天都有许多善男信女来此河中沐浴,场面蔚为壮观。
不过,玄奘更喜欢河边清凉的空气。每天清晨,他都会带上几夹贝叶经来到恒河边,在习习的凉风中坐上一会儿。
此时天色尚早,满天星斗挂在空中,多数人还沉浸在浓浓的睡梦之中。玄奘照例捧着几夹贝叶书籍,独自一人来到恒河边——他知道,现在是恒河一天中最安静的时候,再过两个时辰,成千上万的沐浴者就会把这里变成一锅热汤……
幸好眼下还没有人来,耳边只听到水声潺潺,靠近岸边的地方有几间零星的水上屋,沐浴在星光之中,显得极为幽静闲适……
人类的明大多依河流而生,伟大的河流孕育伟大的明,伟大的明依托伟大的河流。如果大地是母亲,那么大河就是母亲的乳汁。
眼前的恒河便是那孕育了明的大河之一,古印度明的发展可以是循着一条由印度河流域向恒河流域缓慢迁移的轨迹,蒙受了这两条大河的恩泽,在历史上孕育而生,上升、下落、再上升……起起伏伏,直至被推向高度发达的巅峰……
看着眼前苍青色的河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细沙随流,波涛起伏。玄奘的一颗心也便跟着起起伏伏——
恒河多沙,所以佛经里常用“恒河沙”来形容无数之量。玄奘久闻恒河之名,也算是拜佛经所赐了。
同时,他又想起故国的黄河——同样是一条多沙的河流,虽没有这么宽,但落差更大,水流更急。黄河出自昆仑,而恒河则源于印度北部的大雪山,其实无论是昆仑还是大雪山,都是大葱岭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它们是同源的。
黄河孕育了中国的化,恒河孕育了印度的化。由于所经的地方不同,使得黄河浑黄激烈,恒河苍青舒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