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每次看到的都是他老僧入定的模样。若不是看见这家伙眼睛是睁着的,赵匡胤甚至以为他坐在轮椅上睡着了。
赵匡胤无奈的摇了摇头,抛出了今日早朝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议题:“如何处罚南唐国主李煜的抗旨不遵?”
此论题一出,满场的武顿时议论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御史大夫郦希亮首先出列,拱手道:“启禀皇上,南唐国主李煜身体不适,对于抗旨一事,依微臣看是情有可原。再者,李煜已派其皇弟齐王李从善及礼部尚书韩熙载带着进贡之物来京赔罪,不如下旨言辞训斥即可。”
闻听此话,韩旭暗自摇了摇头,御史大夫郦希亮是个好人,可惜实在是太老实了点。这点去做御史台的大夫在他看来甚至都有点不合格。
不过,郦希亮这话出来,低下附议声一片,其中是大多数的都是官。他们似乎已经习惯南唐的重礼进奉,一道圣旨换来无数的金银,这简直是天底下最划算的事情。
“郦大人,此言不妥。”
此时,武将行列走出一人,朝着赵匡胤恭敬道:“启禀皇上,南唐国主李煜一而再再而三的以身体不适为由推辞进京朝圣,这分明是对我皇上圣威的藐视。”
这声音听着似乎有点熟悉,韩旭扭头一看,心下微动,没想到潘美尽然回京了。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竟然在这个时候回到了京城!
只听潘美又道:“不错,南唐国主李煜确实派其重臣为使者前来我朝进贡,听仅仅是金银绢布就装了整整三艘大船,至于其他的江南茶叶、瓷器、美酒、牛羊更是数不胜数。”
到这,潘美见有些武们已经是双眼发亮,喉头耸动连吞口水,不禁声音提高八度,大声道:“可这些重礼和我朝,和皇上的君威相比却是九牛之一‘毛’。再重的进贡也‘摸’去不了李煜一而再再而三的违抗圣旨,抗旨不尊理当论斩。微臣建议,请皇上出兵伐唐,微臣愿为先锋。”
“轰……”
潘美此言一出,满朝武顿时炸开了锅。
官们一个个立马出言反驳,他们考虑得很多。从大宋立朝以来连番征战,到战争所需的巨大后勤开支,人力物力数不胜数。
户部‘侍’郎记忆力不错,将历次的战争消耗都一一列举出来,对比南唐地广人多,所需的消耗更是个天数字。
然而,赵匡胤似乎对潘美的词很是赞赏。虽然他面‘色’平静的看着底下武们的争论,但却未有一丝阻止的意思。眼中‘精’光闪闪,出卖了其内心真实的想法。
在赵匡胤的默许中,武将们一个个兴奋起来。他们可不比官,平日里哪有什么升官的机会,即便有也是慢得要死。对他们来,等三五年升官,不如来一场实实在在的战争。只有战场才是武将们拜相封侯的进阶之途。
郦希亮怒眉须张,气得是浑身发抖,斥道:“潘将军此言大谬,李煜派人进贡,而我朝却以兵戈相对,试问从今往后天下百姓将如何看待我朝?如何看待我皇?做人当以诚信为本,倘若我朝对南唐如此,那将来的还有谁会给我朝进贡,又有谁不担心我朝的出尔反尔?”
这话得没错,大宋如今可算是大国,若是以如此的手段对方一个进贡的南唐,那周边其他的国家就得仔细考虑大宋朝廷的信用了。
通俗点的法,那就是“老子认你为天朝上国,给你进贡,给你送礼,你却偏偏还要来攻打我”,这事放在谁的身上都会有担心。
“郦大人,此言大善。”官士气大甚。
赵匡胤眉头渐渐皱了起来,脸‘色’也变得不好看。
韩旭知道赵匡胤一向以“以德服人”为处事原则。事实上赵匡胤确实也是心‘胸’相当的开阔,对于那些顶撞他的臣子,只要得对,他还会奖赏有佳。赵匡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