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日大朝会后,韩旭也算是回归朝堂,每日的早朝那是必须到的。--或许是大宋立国之初,天下还未一统,赵匡胤这勤奋的皇帝是每日必朝。大事事,凡事必究。
当然,对韩旭而言,上朝就是走过堂,没有实权的他也乐得轻松,一到朝堂那就是老僧入定。只要赵匡胤不亲自开问,他就一言不发。至于那主持迎接南唐使者的任务,全都被他抛给了其副手朝廷礼部,就连问都懒得过问下。
今日早朝下得早,韩旭本想和赵芸逛逛皇宫御‘花’园,顺便你侬我侬了一番,却没想赵芸被赵匡胤叫去了福宁殿。留下孤家寡人的韩王爷,一个人无聊的闲逛了一番。
不得不大宋的皇宫的可怜,比起后世的明清故宫不知了多了,更比不上大唐王朝的大明宫了。就这点也看得出赵匡胤确实是个务实的人。
没一会,韩旭就出了大内皇宫,不知不觉间来到了皇城东南角。
抬头一看,只见“崇院”三个大字牌匾。
崇院,白了就是大宋国家图书馆,赵匡胤爱书,是以这里搜罗的孤本典藏不计其数。比起朝廷各部的建筑,崇院的殿宇算是“高大上”了;可比起朝廷各部的人气,这里就显得冷冷清清。必经朝堂上的高官们忙于政务,即便有那么一点闲情也会找个百‘花’楼那样的地方去消遣消遣。
院内散落着一些书本、竹简,趁着太阳还不算火辣,去去久藏在屋内的湿气。偶尔遇到一两个捧着书本匆匆而过的老学究,互相行个礼,而后又匆匆而别。在他们的眼里,韩旭这位平西郡王,或许还比不上他们手中的圣贤之书。
然而,韩旭对此未有丝毫的看不起。这些穿着朴素的老学究,虽然迂腐了点,但他们才是真正做学问的人,只活在他们自己的学问世界里。别是平西郡王,即便是赵匡胤来了,他们该干啥还是干啥!
“好棋……”一声爽朗的叫声,吸引了韩旭的注意。
只见不远处一座凉亭,亭内石桌前坐着三人。两人似乎在对弈,而另一人在指手画脚。
韩旭楞了半晌,这才想起此三人是谁?望着三人兴高采烈的样子,有谁能想到他们却是当年权倾天下的后周三位宰辅,左宰范质、右宰王溥以及枢密使魏仁甫。
远远地,只听王溥拍着桌子,大笑道:“哎呀,我范老哥,你又掉入了魏老头的陷阱啊!”
范质手捏白子,放来放去,似乎都没地方下手,叹道:“没办法啊,老哥我一直自认深谋远虑,却没想到魏老头竟然比老夫还狡猾。”
王溥看眼一脸笑意盈盈的魏仁甫,深深的点了点头,赞同道:“这倒也是,以往在朝堂上我最佩服的就是范老哥,直到离开了朝堂我才发现原来最‘阴’险的却是魏老头……老哥啊,我们都被他骗了那么多年啊!”
“哈哈哈哈……”三人齐声大笑。他们笑得很爽朗,中气十足的样子,丝毫没有年过半百之态。
韩旭推着轮椅上前,笑呵呵的拱手道:“三位老大人,子有礼了!”
闻听此言,三人微微一愣,似乎没想到这时候会有外人到崇院来。
随即,扭头一看,却见一身穿蟒袍,安坐轮椅的年轻人。
范质连忙起身拱手道:“老臣见过……”到这,他似乎想不起来大宋朝堂上会有这样年轻的郡王,楞了半天,结结巴巴道:“见过殿下。”
王溥紧跟着见礼,倒是魏仁甫一直皱着眉头好一会,突然双眼一亮,拱手道:“老臣见过韩王爷。”
魏仁甫就是魏仁甫,在这三人当中,也只有他能瞬间想到韩旭的身份。如今三人虽然还在皇城之内,但他们却选着了自我放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编圣贤书。然而,即便如此,毕竟他们也在皇城,多多少少都听倒些平西王的事。只是一时之间,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