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站了出来,拱手道:“启禀皇上,微臣以为,南唐的缺盐少铁,民心不稳,正是我朝难得的机会……”
潘美没有明,但这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趁着南唐经济危机,出兵南下。
不得不,潘美的话得不错,可如今朝堂上的声音主要是维持现状,让朝堂能有休养生息的机会。是以,以潘美为首的武将们在一番挣扎后,很快就被官集团的声音可埋没了。论起辩论,他们更不是那些耍嘴皮子的官对手。
直到这时,殿中未发言的,只剩下了赵光义和韩旭。
感觉到赵匡胤的目光,赵光义微笑出列,道:“皇上,臣弟以为,答应了……再。”
答应了再?
好一句:“答应了再。”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答应了”这三个字,而是那后面最最根本的“再”二字。
赵光义这话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答应了南唐的请求,至于开放盐铁供应的时间却不确定!放宽多少限制的供应也不确定!
大宋朝可以先答应,然后坐下来和南唐慢慢谈,至于扯皮到什么时候可就难了。
虽然这话有点‘阴’险,但韩旭不得不佩服赵光义的眼光和腹黑。
闻听此话,满朝的武都以异样的目光看向赵光义。
然而,赵匡胤听了这话,却饶有意味的盯着赵光义,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
半晌后,赵匡胤再次朝着薛居正点了点头。
薛居正出列道:“启禀皇上,微臣以为盐涉及南唐百姓,皇上心怀天下百姓,即便是南唐的百姓亦是我大宋的子民,是以放宽盐的供应可行;铁能造大钱,同样也能造兵器铠甲,微臣建议供应南唐的‘精’铁不变。”
尼玛,赵匡胤和薛居正这是在演双簧啊,想必赵匡胤早就有了定论,而是让薛居正带口出来而已。他这么做,分明是想看看朝堂上所有人的心思。
果不其然,薛居正完后,赵匡胤满意的点了点头,当即同意了薛居正的意见。
比起赵光义的“答应了再”,赵匡胤显然大气了很多。虽然最终没有答应放宽‘精’铁的供应,但至少在食盐上,他同意了南唐的请求。
在此,韩旭只能第程淮秀抱歉了,一旦赵匡胤放宽限制,想必今后盐帮程行水的贩运‘私’盐生意就没那么暴利了。当然,为了天下无辜的百姓,这样做也无可厚非。
……
薛居正在赵匡胤的示意下,终于到了第二件事。
此时,赵普、赵光义、苗训几位知情的官员纷纷将目光放在了韩旭的身上。
赵普面无表情,赵光义眼中含笑,苗训面楼担忧……
薛居正微微一笑,朝着满殿的官员道:“关于南唐提出的第二件事倒是一件喜事,而今个是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大好的日子。皇上已经答应……”
“慢着……”一声大喝,打断了薛居正的话。
韩旭听到答应二字,终于明确的知道了赵匡胤的打算,此刻他已经不能不话了。
薛居正并不知道韩旭和赵芸之事,他正‘欲’高兴的宣布大宋公主的喜事,却被人给大声打断,实实在在的吓了一跳。憋着心中的怒气,寻找话之人,却见韩旭推着轮椅缓缓出列。见此,表情一滞,微微笑道:“韩王爷,不知有何话要。”
韩旭并不理会薛居正的话,朝着赵匡胤拱手道:“启禀皇上,微臣有话要。”
赵匡胤不话,看着轮椅上的韩旭,目光很复杂。
他知道韩旭定然会反对,但这个决定是他再三考虑的结果,最正确的结果。
薛居正见皇帝不发话,赶紧上前一步,笑呵呵的道:“韩王爷,不如待微臣将话话,您再?”
“不必。”韩旭完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