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国远州,这块原属洛国的土地由于战败被割让给申国,连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近三百万洛国百姓。当官的、有钱的人在战前便逃难到了别处,剩下的多是些没有出路的人:农夫、工匠、商贾等普通的百姓。
景帝为了拉拢人心,宣旨免去远州三年的税赋,还从国库中拨了大量的银子帮着远州百姓恢复生产,振兴家园。多数的百姓对于谁统治他们并不太感兴趣,只要一家人能吃饱穿暖,谁做官老爷不是一样。景帝的怀柔政策很见效,远州很快安定下来,开始呈现百废待兴的局面。
自然也有思念故国的人,一些自以为忠贞的士绅们在家中喝闷酒唉叹,怀念曾经的种种特权,如今一落千丈,和泥腿子们一般高了,见到申国的兵马不免低声下气没了往日的底气,这样的日子难熬啊。
洛远帝姜阳宾自然不甘心远州的割让,当时是形势逼人没有办法,如今自己当上皇帝,任用彭远志等一批贤良,朝中气象日新,陈明军痛失老父,发誓报仇,日夜操练新兵,如今已经新练铁骑五万,步兵三十万,较之以前战力大增;加上与大理国正处于蜜月期,两国皇帝舅甥之间联系紧密,互相照应,洛国似乎开始有能力再与申国较量一番。
明面上还不敢兴师作战,暗地里的动作可就不断,在洛远帝的授意下,洛国加大了谍报司的活动,不断地派人潜入到远州,串连旧官僚、士绅以及对申国不满的百姓,通过罢市、**、毁坏农具、暗杀申兵、鼓足不满等种种手段对申国进行骚扰。
首任远州太守金省三每日里被这些跳蚤般的小事弄得精疲力尽,最后发了狠,要求各县抽调衙役重点看防可疑人物,又向镇南大营马大帅请援,每县增派五百名兵丁,帮着县尉维持秩序,严查四门,对往来客商进行盘查,镇压暴乱。
一系列的布置贯彻下去,见效颇大,各种异动很快风平浪静下来,然而平静中隐藏着什么,平安县尉刘易明站在东城头,看着进出城门的人流,心里面有着一种隐隐不安。
刘平飞顺江东下,夕阳西斜时分,在远州平安县城外码头下了船。踏上自家的国土,总是分外感到亲切、轻松,刘平飞深吸了一口暖洋洋的空气,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由西门进了平安城。
平安县城与汤平县差不多大,因为靠近高龙江,水路交通发达,如果不是前二年的申洛大战,这里应该比汤平县还要繁华。丈许的城墙上还遍布着战火的痕迹,走在平安县城的街道上,也不时见到烧焦的残垣断壁,两年前的战火在这里留下难以抹去的气息。不过有不少地方已经在重新破土动工,到处堆积着砂石、木料,工地上人头攒动,一派生机,相信不用多久一个崭新的平安县便会重现在世人面前。
刘平飞忆起当年跟自己一同从朴家寨杀出来的刘易明就在平安县当县尉,自己何不找他借匹马,骑马上路快些。县衙在县城中心地段,这里已经丝毫没有战火的痕迹,所有的房屋都修缮一新,县衙更是显得威严壮观。
跟值班的衙役一打听,才知道刘易明带着人出外了,看看天色已经不早,刘平飞决定先住店明日一早再来找刘易明。县衙周围是平安县最繁华的地段,高门大户排列如麻,商铺、酒店、客栈林立。战争已经过去两年,往来做生意的客商又多了起来,客栈的生意不错,刘平飞连找了两家才住上一间清净的上房。
吃过饭例行练功,如今刘平飞八脉畅通,真气充盈,只是少了识海支撑,如同积水,积一分则多一分,用一分则少一分。席破天所说的吸功**刘平飞已经学会,只是没有机会吸取别人的真气,毕竟现在不同席破天那个时代,江湖纷乱,各大势力都在逐鹿,有不少内家好手在江湖中行走。现在虽说四国争雄,却处于微妙的平衡中,除了各国的将领,少有内家高手出现。
刘平飞本着求人不如求己,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