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说的事,发生在李杨十三,四岁时。那时他和胡杰,苏子凌都在无风先生开办的私塾读书。
一次,一向和蔼慈祥的无风先生拿着几份功课,很是少见的在课堂上大发雷霆,原来是苏子凌,他竟出钱让别人替写作业,被无风先生发现了。
无风先生是老秀才,最重品德,于是重重的责罚了苏子凌和那个替他写作业的人。同时还令所有的学生就这件事写一篇《反躬自省书》,深刻反思这种行为的过错,并要求所有人写完后给父母读一遍,然后让父亲签字。
李杨记得当时,自己把写好的这篇文章,拿给父亲看,父亲读后在赞赏了一番无风先生后,又对自己进行了一翻教育,随后更是让自己在吃饭前当着全家人的面宣读一遍,经过他修改的文章。
因为县里有很多人的子弟都在无风先生那里读书,所以这件事很快就在县里传开了,大多数人都对苏子凌这种行为感到不耻,说他丢了读书人的面子。
而且不但说他,还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了他爹苏谦的声誉,不少人都说‘有其子必有其父’,苏子凌这样都是跟苏谦学的,还有的说‘苏谦再有钱,不过就是个不知廉耻的商人。’
苏谦听到了这些流言自然大怒,亲自领着儿子,让儿子跪到书院门口认错。又捐钱给书院盖了一间新校舍,才算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些形象。
多亏小玲提醒,让李杨想起了这件事,由这件事,李杨终于想出了怎么给父母解释自己钱的来路。
于是他先对小玲说:“我怎么会替别写作业赚钱呢,我是替夫子,教授们抄书赚的钱。不信你看。”说着李杨就从怀里摸出几锭银子来。
这还是上次小倩给他的,他没有花,就一直装在身上。
“哇,这么多银子,哥,这都是你抄书挣来的吗?”小玲兴奋的大叫,随后又看着李杨,一脸期待的说:“哥,我字写的也不错,不行,也让我抄点呗。让我也挣点钱。”
李杨一听赶紧想法绕过这个话题,他说:“那估计不行,只能在我们书院里抄,不能把那些书带出来。”李杨见小倩脸上有些失望,又赶紧补充道:“我挣的钱跟你挣的钱有什么分别,你想要什么,哥都给你买就是了。”
“真的?那,那你等等我,我先把那个香包买了,你等我啊。”小玲说着就要拿着钱袋往回跑,李杨一把拉住了她:“回来再买吧,再晚婶婶肯定又要让咱们在她家吃饭了。”
小倩想了想也是,就嗯了一声,把钱袋往身上一装,跟着李杨继续往前走,可刚走一会儿,小倩很是突然的说了一句:“哥,你真跟以前不一样了。人,怎么可以变化这么大。”
李杨不知怎么回答小倩的话就没有出声,小倩也像忘了这个问题,又嘻嘻哈哈,蹦蹦跳跳欢快起来。
.....
当两人来到程家,在李杨的查看下,除了那灵草散发的灵气越来越稀薄外,家里一切都很正常,婶婶和腹中的胎儿也都很健康。
程夫人见到李杨很是高兴,自然不会放李杨他们走,非要他们在这里吃饭。李杨没办法拒绝,就只好在程家吃的午饭。
此行唯一有些可惜的是,程怀慈今天一大早被人请去隔壁县城看病,一直到中午都没有回来。
吃完午饭,李杨和小玲告辞,离开了程家。小玲心里都是那个香包,于是一出门就拉着李杨直奔卖香包的小摊子去了。
原路返回时,在经过老贾的摊子时,李杨和小玲都停住了脚步,因为老贾的摊子前站了十几个人围在一起在说着什么。再看老贾的摊子,摊子被人砸了,所有东西都被砸了个稀碎,散落一地,而老贾却不知所踪。
除了那些看热闹的人外,只有三个也在着街上摆摊的老人,在帮忙收拾老贾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