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程的地位极高,他不但是高阳书院的山长,同时还是国子监司业,从四品的大官,而且还有很多著作在当世流传,被很多读书人推崇,甚至他还担任过一届科举的副主考,算得上大燕国最知名的文坛领袖之一了。
可能就是因为这么显赫的地位,所以哪怕在书院这个本是清净读书,求识学礼的地方,刘文程的派头依旧很大。
大到这一世李杨才想起来,为什么书院这么多年再没有出过一个在燕国文人圈子里能产生巨大影响力,能引动文化潮流的巨匠。
这一切说到底就是刘文程的错。他把整个书院的风气都给带坏了。相比于文人的风骨,他似乎更喜欢当官的享受,他的居所——‘菊园’门口竟如同衙门口似得站着两个看门人,而且一个个都是一副狗仗人势的模样。
当朱遇青见到这两人,非但没有了刚才清高的气势,反而竟客客气气,一脸笑容的打起招呼来,在一阵寒暄过后才说起正事,说李杨是刘文程叫过来的,还特意强调了刘文程很欣赏李杨。
那下人听了这话才看向李杨,不似刚刚视而不见,而是重重的多看了几眼,然后才转身进去通报。随后从里面出来了才放李杨他们进去。
两人刚走进院子没几步,就有一个侍女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引着他们两人七拐八拐往院子深处走去。
“想不到,书院里还有侍女,这院子上一世我都没有进来过,刘文程你倒真是会享受。”李杨看着院子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一副北方少见的南方园林设计,就愈发怨恨,“怪不得你那么趋炎附势,原来是舍不得这些富贵啊,好,我记下了!”
这院子很大,李杨都已经把怨恨隐藏,又换上一副平静模样了,才走到一处崭新的两层书楼前。
书楼门口站着一个老头,这个人李杨有印象,上一世就经常出现在刘文程身旁,据说是刘文程从南方老家带来的亲信老仆。
在上一世,书院很多年轻夫子,还有学生见了他都要尊称他一声‘陈伯’
“陈伯,怎么敢劳烦您呢。”朱遇青就是这么称呼的。
那陈老头估计是跟刘文程呆久了,不像下人,更像是个文人,一抚胡须,笑着说:“朱先生,您是自家人,给我客气什么,请上楼吧,少爷正等着您呢。”
客气完,临转身前,才看了一眼李杨。眼里藏着一种很复杂的情绪。李杨依旧是一副淡然模样,仿佛根本在意他的目光。
三人走进书楼,一楼摆满书架,书架上都是各种藏书。似乎这雕梁画栋,装饰奢华的书楼是只供这些书享受的。
李杨在朱遇青不停的对刘文程吹捧中,随着两人穿过了这些书架,然后才看见楼梯,又跟着上了二楼。
在二楼一间宽敞的屋子内,李杨再次见到了刘文程,此时的他正坐在一张宽大的红木书案后面,拿着一本书装模作样。
“少爷,朱先生来了。”陈老头低声禀道。
刘文程身子轻微一晃,仿佛刚才读书太过认着,没有发现来人,听到禀告才放下了书,脸上露出笑来说:“啊,子良,你来了,坐。”
‘子良’应该是朱遇青的字。
“老师,我站着就行了。”本就个子不高的朱遇青,躬着身子,就显的更矮了。看上去比书案也高不了多少。
刘文程也不管他,而是看向李杨问道:“你就是河阳县来的李杨,你字写的不错,肯定从小就下了翻苦功夫吧,你父亲是谁啊?”
虽然刘文程此时笑容就像一位忠厚长者在看着一个优秀的年轻晚辈,满眼都是欣赏和喜欢,但李杨却不会被他这副模样给骗了。
于是李杨淡淡开口说:“家父是李青棠。”
本来看见李杨那冷淡的态度,刘文程眉头已经微微皱了皱,但听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