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咱们家娶到玉书这样的媳妇,真是烧了高香了!」
差不多得了啊,我好歹也是你儿子!
看懂了林朝阳的眼神,二春同志终于收住了话头。
林朝阳把话题转移到他的房屋租赁大业上,说起这个话题,林二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一晃他干这营生也三年了,手里光是四合院就收了快30套,这些四合院遍布四九城,规模、建造年代不尽相同。
若是放在后世,将会是一笔天大的财富。
林朝阳很想对二春同志说,其实你才是咱们家最能赚的那个。
除了快30套完整的四合院之外,林二春手里还有近百间平房,大多都分布于城外的大杂院内。
这年头大多数的房子都是公房,私房并不多,交易的就更少了。
林二春三年来可劲儿的收房子,也只攒了这么多房子而已,
「你刚才有句话说的对,做大做强。我发现这房子越多,只要管理到位,有些事情反而没那么麻烦·—.」
林二春说起生意经忍不住兴奋起来,这个兴奋一方面是因为赚钱,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老有所用,在燕京这地界又发挥上了余热。
「今年至少能赚这个数———」
林二春朝林朝阳比划了一个手势,一巴掌缺了个大拇指:四万块。
他说起来由不得发出感叹,在农村苦哈哈了一辈子,没想到临了临了在燕京当上了资本家。
「爸,现在不流行‘资本家’了,得叫企业家。”
林二春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啥企业家,就一个收租的。」
他又说道:「你还别说,我发现你小子干活不行,眼光不错。不仅能娶着玉书这么好的媳妇,看行情也挺准的。」
「啥意思?」
「燕京的房价又涨了!」
现阶段,尽管国内已经开启了商品房试点,但本质上来说还不存在房地产市场,城镇居民的住房主要还是以福利住房为绝对主力。
林二春说燕京的房价又涨了,并不是从宏观的角度去说,而是指他经历的这些私房交易。
较之三年前,燕京的私房交易价格已经有了较大的涨幅。
「以前二环附近一进的院子多少钱?便宜的三千,贵的四千块,怎么着都够了。
现在,少于五千块钱人家朝都不朝你一眼。
喉,你说照这么个涨法,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在商品房没有大行其道的年代,房价的增长才是真正反映市场化的指标,反倒是后世那种由供地、开发商操盘的形式-
「管涨多少,归根结底是因为有人需要房子,才有这个市场。
老百姓没钱、工资收入低、私房数量还少,房价却仍在涨,这说明住房条件不仅是没有改善的,还在进一步恶化。」
林二春点了点头,难得的夸了林朝阳一句,「行,没白在玉书跟前儿受熏陶,这份见识比我强。」
我谢谢您!
翌日,林朝阳打算去商场采购点年货。
刚下了一场大雪,道路不算好开,到了商场,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看着那厚厚的人群,林朝阳还是退却了。
双轨制并行、经济过热、货币超发,今年以来老百姓已经能明显感受到通货膨胀的压力。
又赶上年关,抢购商品的热潮自然要比前几年更凶猛。
林朝阳知道,现在的抢购潮已经是接下来的几年里最温和的。
他想了想,没有在商场盘桓,跑去友谊商店和华侨商店采购了一圈,将车子装的满满当当的,然后开往燕大。
到了朗润湖公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