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他打开后备箱,左手拎、右手提,将东西送上了楼。
见到陶父陶母,两位老人少不得又问起陶玉书,听说女儿现在人在国外,陶母忍不住抱怨了起来。
「为了赚钱什么都顾不上了,孩子不管、过年也不回家—————」
「好了!就是晚点回来,又不是不回来。」
陶父打断她,问林朝阳:「希文、希武在你那待的怎么样?」
「好着呢。现在大了,懂事了,还知道看着弟弟妹妹。」
陶母露出欣慰的笑容,「比他爸小时候强,他爸小时候就知道欺负弟弟妹妹。」
不在场的大舅哥膝盖中了一箭,陶父接着又关心了林朝阳夫妻俩这几个月在香江的经历。
中午在陶家吃过饭,他又去了华侨公寓一趟,傍晚跟父母一起吃了顿饭。
春节修忽而过,大年初三去杜家吃饭,林朝阳见到了杜峰,较上次见面,他又胖了一圈。
林朝阳知道这大概都是喝酒应酬的后果,劝诫道:「你悠着点,钱不是一天赚的,别把身体搞垮了。”
「没事。我主要是吃的太好了,天天下馆子。」
杜峰不甚在意。
八十年代,人们还没有以瘦为美的概念,富态与丰反而是生活富足的象征。
杜峰又兴奋的拉着林朝阳说起了服装城的事。
燕京亚欧服装城第一年的发展势头良好,给了他巨大的信心,去年一整年投入巨资在沪上和石家庄分别复制了两家服装城。
模式几乎跟燕京如出一辙,不同的是,沪上的格调要更高一些,杜峰在南京路上租下了一处近5000平的卖场,投资近300万元。
沪上人民本身就讲腔调,比燕京人民更舍得在穿衣打扮上花钱。
沪上店开业首日,销售额高达26.9万元,可谓一炮打响。
之后销售额略有回落,但很快便平稳下来,稳中有升。
开业九个月时间,利润几乎追平了燕京店。
跟沪上店的突飞猛进比起来,石家庄店的表现平平。
「算上石家庄店的盈利,去年一年整好赚了2000万!」杜峰说到最后,眼中放光,得意非凡。
「我打算明年再开两家店。」杜峰言语间满是豪情壮志。
「你自己安排就行。」
杜峰知道姐姐、姐夫在香江干的都是收购上市公司的大生意,看不上他这仁瓜俩枣的小生意。
他忍不住畅想,「姐夫,你说等咱这服装城再发展壮大壮大,去香江上个市咋样?」
「你以为去香江上市是那么容易得事?你与其想在香江上市,不如想在内地上市。」
「咱们这连个证券交易所都没有,咋上市?」
「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林朝阳说。
杜峰看着林朝阳的眼睛,觉得姐夫这话必定不是信口开河,他偷偷的问:「姐夫,你是有什么内幕消息?」
「没有。我只是觉得金融领域的开放也是改革开放的一部分。
杜峰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觉得姐夫说的很有道理。
隔天,林朝阳去了一趟王蒙家。
见林朝阳拎着东西上门,王蒙调侃道:「你这属于行贿吧?」
「那你可千万别接,接了我回头就举报你去。」
开了两句玩笑,王蒙请林朝阳坐下,给他倒了杯茶。
林朝阳今天来是为了文学奖的事,他得先跟王蒙聊聊情况。
「就你提的那些要求,有些人肯定是不同意的。
国内办的重要文学奖项一向都是文协主导的,按照你的说法,文协要干的活不少,权力却少多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