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及沿海岛屿为质。
1852年,第二次英缅战争爆发,英军占领缅甸南部沿海,将勃生、勃固、若开、德林达依合并为缅甸省,归属印度联合省管辖。
这之后,敏东王驾崩。 锡袍王继位。 新王登基后的首要大事就是灭杀自己的一百多位兄弟,只有敏东王长子梅克雅颇具人望。 锡袍王不敢随意下手,只将其流放外地,梅克雅不堪羞辱,自杀身亡,只留下独子疆阔寄放到寺院为僧。
1885年爆发的第三次英缅战争结束了贡榜王朝一百四十四年的历史。 由于长期内耗导致军心涣散民心丧尽,英军没遇到多大抵抗,很快兵临瓦城。 锡袍王开城投降,随后全家被流放到印度。 次年元旦,英印总督达弗林和阿瓦侯爵布莱克伍德宣布整个缅甸为英国殖民地。
瓦城陷落后,年仅十八岁的疆阔脱下袈裟,号召缅人跟随他继续战斗,誓将英人赶出缅甸,缅人群起响应。 奈何实力不济,疆阔的义军在缅北坚持斗争五年后,终于不敌装备精良地英军,余部退入云南宏德,得到清帝国的同情和保护。
1895年,疆阔在刚刚赢得甲午战争的清帝国帮助下秘密成立“缅甸复**”,以退入云南的旧部为基干,不断吸收有志于复国大业的缅甸青年加入,并组织人员返回缅境建立复**地地下组织,进行搜集情报、惩治缅奸、张贴传单、破坏设施等特务活动,并多次成功暗杀英印政府驻缅要员,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英国在缅甸的殖民统治。
亚俄战争前,出于巩固对英外交的需要,中华帝国政府强令缅甸复**停止一切反英活动,并一度软禁疆阔以及复**其他重要领导人。 直至承宪元年(1911年)中华帝国高层确立了联合同盟国对付协约国的第一总战略后,不但立即解除了对复**地“捆锁”,还以空前的热情在资金、装备、训练、情报等各方面给予有力援助,到欧战爆发前,疆阔的复**组织已从寥寥几百人发展到数千之众,编成3个步兵营和若干特务分队。^-^^-^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