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阵右侧迂回出击的是付亮上尉的装1连,由连部的两部“智狼”指挥车居中领头,后面以交错双排横队展开所辖三个排:每排四部“飞狼”,排长车通常居全排右前方。
采用“飞狼”轻战车底盘的“智狼”指挥战车安装了一部陆用“顺风耳丙”型短波无线电台,可与5到10公里内安装同型电台的单位直接喊话,使用莫尔斯电码时最大通讯距离可达15到30公里。 为容纳笨重的电台和第三名乘员,车体进行了大幅改造,去除了原型车上配备三七毫米速射炮和1挺气冷重机枪的梯形主炮塔,在加高的车身上重新安装了一个兼做观察塔的小型机枪塔,装备1挺50发弹鼓的汉阳轻机枪,另外在机电员前方加装了一挺航向机枪——乍看起来就像是全新的一型战车。
此时,付亮就蜷缩在这样一部“智狼”指挥车内,时而向本车的无线电员和驾驶员发号施令,时而把脑袋探出炮塔四下观察,时而半个身子钻出炮塔,两手有规律地挥动小红旗向身后的3位排长发信号——对战车兵来说,战场上这样做要冒极大的风险。 通常,在进入敌人火力范围之后,装甲连的组织性主要靠连队成员平时的训练磨合——或者说,人品——而非连长手中的红旗。
付亮的任务是率队绕过本阵右前方的高地,迂回到敌人侧后,切断其退路,配合正面平推的本阵,犹如挥动的铁锤砸向铁砧上的鸡蛋一般,力图一举摧毁当面这股敌军。
当天第n次从炮塔里面探出半个脑袋的时候,付亮看到了高地的侧面。 也看到了一堵狂奔中的血肉之墙——很显然,敌我双方都想到一块去了。
两支迂回部队,一方是没有步兵支援地14部战车,一方是没有重武器支援的700名骑兵,彼此发现对方时相距不到400公尺——400公尺的平缓草坡,既适合战马驰骋,也方便战车扫射。
不容犹豫,付亮急忙钻出炮塔。 手中的小红旗连连上举,迅即缩回炮塔,拍着驾驶员的肩膀要他刹车。
卷挟着泥尘与草沫,履带发出尖利的响声,1连在疾驰而来的e国骑兵面前整队急停,3个排在连部车后方20到30公尺外交错横开,全连12门三七小炮、16挺轻重机枪迅疾开火,子弹与弹片的风暴横扫而过。 瞬间数十人马翻倒滚落——宛如秋日大树上抖落地残叶。
然而后面的骑兵没有退缩,依然高喊“乌拉”,策马疾冲,马刀在空中纷乱闪亮,马蹄踏风。 马鬃飞掠,不到一分钟,骑兵的洪流就淹没了对面单薄的战车阵。
少数愤怒的骑兵用马刀砍,用长矛戳。 用马枪或手枪往战车的缝隙里开火——很快被开动起来的战车旋转炮塔扫倒在地。 更多的骑兵则毫不停顿地从战车之间飞驰穿行,抛下战车不管,扬鞭直趋战车后面地小树林。
树林后面集结着装1旅的炮兵营、旅部和辎重营,如果e国骑兵冲过林子,后果将……
付亮命令无线电员接通营部。
“这里是1连,起码一个团的骑兵从我们两旁冲过,我们拦不住,向树林那边去了。 我们要追过去吗?完毕。 ”
“什么?真的不用?你确定?完毕。 ”
“是,交给步兵,1连继续迂回敌后,没问题了,完毕。 ”
从潜望镜中确认敌人远去后,付亮再次钻出炮塔,举起小红旗向前挥动。
1连再度整队前行,此时。 在他们前后总共一千公尺范围内。 已经横躺了合计五六百具人马躯体……
一刻钟后,已经损失过半的那个e国骑兵团终于冲近了小树林。 正要化整为零突入林中,突然一阵精准弹雨扫来,瞬时又有数十人落马,原来,这前面正是华军机动步兵4连地设防阵地。 此时,4连两百来人依托配备机枪的二十来部半履带装甲车,躲在树干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