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库茨克。
要塞司令部地下室。
昏暗的灯光一闪一灭。 司令官巴列耶夫将军的苍白面孔宛如鬼魅。
36小时的连续炮击后,地板、桌面上覆盖着厚厚一层水泥灰渣,躲藏在这钢筋水泥掩蔽所中的一干司令部人员,也已36小时不能成眠,个个灰头土脸,憔悴不堪。
半小时前,震撼心肺地炮声戛然而止,巴列耶夫开始陆续收到前线的报告——他已经连续24小时失去与前线作战单位的联系了。
从这间地下室直联15个作战单位的电话线在铺天盖地的炮击开始后6小时内便全部失去了作用,接下来地6小时里,巴列耶夫派出了司令部全部的电话兵和传令兵,既没能修复电话,也没能带回哪怕一个口信——事实上,至今未有一人返回。
刚刚过去的半小时里,陆续接到的报告只能令这间屋子里地所有人在黑暗无底的绝望之海中越沉越深。
三面环水的要塞,只有城北方面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为要塞防御重点所在,原本就筑有多座钢筋水泥结构的永固堡垒,又可得到城内高地炮台上十数装甲旋转炮塔的支援。 乌兰乌德失守后,巴列耶夫下令全力加强要塞防御,在原有的堡垒线前布设铁丝网、鹿砦和地雷阵,在堡垒周围挖掘步兵战壕、交通壕和反坦克壕沟,紧急构筑土木结构的火炮和机枪掩体,甚至将堡垒线以外3公里范围内的树木砍烧干净,以清出射界。
阿尔库特防线被突破,东西伯利亚方面军主力大部就歼后,巴列耶夫更是前方百计动员起未及撤退地市民,在堡垒线后的市街中大兴土木,企图令每一幢房屋都变成一座小堡垒,街道变成四通八达的交通壕……
由于华军占有绝对制空权,巴列耶夫还命令对重要工事实施防空伪装,比如在目标上方搭起碎布和渔网缝缀成的防空幕,或干脆在工事外表涂刷迷彩油漆。
退入要塞的两万多残兵。 巴列耶夫也做了重新编组,整理为一百五十多个连级单位,分为五个守备区队和要塞炮兵总队,另外又就地征召了三十个连约五千人的义勇军作为辅助。
根据7月初的统计,要塞地粮食可维持九个月,弹药方面,平均每支步枪可分配600发子弹,每挺机枪可分配6000发子弹。 每门火炮可分配约500发炮弹,储备水平远低于被围前地乌兰乌德要塞,这主要是由于战役开始前军需部门优先供给前线地野战部队,而退入要塞的部队又丢弃了所有辎重。
即便如此,凭借设计优良、构造坚固地要塞工事,巴列耶夫虽然忐忑不安,却总还存有一丝幻想:就算遭到猛攻,只要能在开头几天给对方造成巨大伤亡。 也许就可以令对方知难而退,调整部署需要花费时间,等到下一次总攻的时候,勃鲁西洛夫的援军应该快到了……
然而,仅仅是开头36小时。 巴列耶夫就已经看清了结局。
最坚固的要塞,与最强大地攻城炮之间,显然已经分出了胜负。
要塞炮兵总队司令部报告:城中高地炮台十六座装甲旋转炮塔中已有十一座失去作用,由于提弹井被震坏。 只能以人力向剩下的五座炮塔传送炮弹。 此外,四处重型臼炮阵地中的三处、六处重野炮阵地中的四处被彻底摧毁,余下的阵地也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炮兵总队司令部与各直属单位的电话联系大多中断,由于对方大量施放毒气,修复工作进展缓慢,无专用防毒掩体的野炮单位兵员损失极大,半数炮兵连已无人可执勤。
城北守备区队司令部报告:“守备区内六座永久堡垒中的四座、十五座永久掩体中地九座已连续12小时断绝联系,其中大部分工事目视推测已被敌炮摧毁……敌人射来的毒气炮弹引发了致命的恐慌。 据守战壕的步兵整连整连地溃退,派去增援前线的预备队也中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