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龙威”、“凤翔”两艘铁甲巨舰,孩子们的战斗游戏中还未来得及加入这两艘战舰的名号,日本海军就被打得一塌糊涂,主力战舰几尽全灭。随后经过“讨逆战争”,日本转而成为中国的盟国,开始“侍奉身边的强者”,一同对付欧美列强。究竟日本能否一直作为中国的盟国存在下去,这个问题暂时还不在当时绝大多数人的考虑之中,现在的事实在于,日本正作为中国的亲密盟友一起与强大的国作战,这就足够了,至于中国是否要牢牢控制住日本的一切,则完全不应在正常人的考虑之中。要对一个现代化水平与本国相仿甚至某些方面还要超前的中等国家搞什么“控制一切”,所付出的代价很可能要远远大于可取得的利益。奴役只能带来憎恨和反抗,更会引发外来的干涉,在有自信摧毁一切抵抗和干涉之前,明智的政治家最好不要轻易头脑发热地做出上述决断。
太阳从“瑞祥”号的左舷跃出海平面,位于日本海以南的日出之国,正在等待着服侍这艘日落之国的巨大战舰。
就在海参崴港外双方装甲舰拼死作战的同时,东亚联军方面为协调对双城子到海参崴地域军的作战,特别组建了海参崴集团军群,司令部暂设在位于绥芬河上游南岸的东宁,由原华军总参装备处处长马成武上将任司令官,原第三军参谋长赵民河中将任参谋长,袁世凯中将任顾问联络官。
海参崴集团军群下辖: 中国第三军:司令官陈星云中将,参谋长郑虹少将;辖第十一步兵师、第十三步兵师、第五骑兵旅、独立第四炮兵旅、预备第三十四步兵师; 朝鲜第一集团军:司令官金永宁大将,参谋长卢胜保中将;辖朝鲜禁卫师、朝鲜第一步兵师、朝鲜第二步兵师、朝鲜预备第六步兵师、朝鲜第一骑兵旅、朝鲜第一混成炮兵旅; 日本暂编第一军:司令官黑木为桢上将,参谋长清田从江中将;辖日本第二师团、日本第十预备师团、日本第二混成炮兵旅;集团军此时辖5个常备步兵师,3个预备步兵师,3个炮兵旅和1个骑兵旅,连同军属、集团军属勤务部队,按编制应有三十二万二千人。
集团军司令部组建后面临的第一项重任就是攻取双城子要塞,以打开通往海参崴要塞的通道。
之前,在10月20日-21日的新沙赫京斯基-双城子战役中(见73章),华军第三军中了俄方的连环计策,遭到沉重打击,进攻计划全被打乱,之后十余天里,华军第三军与朝鲜第一军一起对军全线施压,从三个方向迫近双城子要塞,夺取并巩固了总攻出发阵地,原计划10月2日发起总攻,由于集团军司令部的组建,需要协调人事方面的变动,总攻时间推迟到了10月4日。
集团军司令官马成武是刘云的老嫡系,对军事装备的运用有独到见解,一直提倡“通过恰当的运用努力将现有武器装备的效力发挥到极至”,刘云将他从总参派到这里,正说明了大本营对海参崴方面的重视。
临行前,马成武受到刘云的特别嘱咐:“尽可能将敌人的有生力量歼灭在海参崴要塞之外……那毕竟是远东最强大的要塞。”
对此,马成武以一贯的微笑表情应答道:“我自然会尽力。”
马成武当年三十八岁,胖胖的圆脸上时常挂满笑容,但这并不表示他时常沉浸在快乐中,即使是在对别人发脾气时,他也会微笑——大约是嘲讽或蔑视的微笑,对他来说,笑有很多种,各种各样的笑容构成了他主要的表情元素,于是被人安上“笑面虎”的名号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此时,这头“笑面虎”正坐在东宁的集团军司令办公室内,聆听参谋长赵民河中将的报告。
赵民河原本是第三军参谋长,在10月21日双城子方面的作战中在前线负伤,有传言说他与第三军司令官陈星云不合,这次把他提拔做集团军参谋长,成为陈星云的上司,也不知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