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读书胶囊 > 46:读书如解码(2/3)

46:读书如解码(2/3)

上一页读书胶囊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了起来,才造成了最让人晓畅的观感。

你若是去深究它何以写得如此明白晓畅,也许能发现一座壮丽的地下宫殿♀种学巧的方法,是把学习的材料当作可供主动观摩和探究的"样例",因此也叫作"基于样例的学习"。

其实很多领域的学习,就像学习绘画一样,需要一个漫长的临摹过程≮对作品的临摹或样例的深入探究中,我们会发现其中深厚的涵、巧细微的技法。

金克木先生是"解码界"的行家里手,他曾写道:“我读书经验只有三个字:少、懒、忘。"然后他笔锋一转,又说:

"现在比以前还多一点,却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就是读书中无字的地方比有字的地方还多些。……古人和外人和现代人作书的好像是都不会把话说完、说尽的。

不是说他们‘惜墨如金’,而是说他们无论有意无意都说不尽要说的话〗是啰唆废话多,越说明他有话说不出或是还没有说出来∏只说几句话的就更是话里有话了※以我就连字带空白一起读,仿佛每页上都藏了不少话,不在字里而在空白里。

似乎有位古人说过:‘当于无字求之。’ 完全没有字的书除画图册和录音带外我还未读过,没有空白的书也没见过,所以还是得连字带空白一起读。"

这种"连字带空白一起读"的方法,就可归为"深度学习"的方法了。不仅如此,这种读空白的方法,金克木不仅用于读书之中,而且用于”读人""读物",即所谓"三读",这样一来,世间就无一不是学问了。

另唐君毅先生在《说读书之难与易》一文中对深度读书法写得极为透彻,这里只引—小段:

"见文字平铺纸上,易;见若干文字自纸面浮超凸出,难。见书中文字都是一般大小,易;见书中文字重要有大小,而如变大或变小,难。

顺书之文句之次序读书,易;因识其义理之贯通,见前面文句如跑到后面,后面文句如跑到前面,平面之纸变卷筒,难。

于有字见字而知其意义,易;心知著者未言之意,于字里行间无字见出字来,难。"

寻找解码的入口

我们如果想解码,也要去寻找那条"入口"∫这里给出三个寻找入口的径,供大家参考:

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

是不是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看一本小说、一部电影,最关心的,还是那个最后的结局:男女主人公最后有没有在一起啊、反派有没有死绝啊等等;而我们看知识型的书籍,则重点关注它呈现出了哪些结论,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其实,这样的观看方式,于解码无益』个解码者,应该做到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

即我们不仅要知道结果是什么,还要去知道,这个结果是如何得来的$果是看一部虚构作品,我们可能要去考,目前这个结局,作者是进行了何种逻辑上、感上的推动,使其变成了一个意料之外又理之中的结果。

如果是一篇议论文,我们可能要去考,作者是使用了什么样的材料论据、通过什么样的推理,才使其论点成立、能够把人说服。

有些作品,它的过程是“显”的;有些作品,它的过程并没有明确道出,则更需要我们耗功夫去梳理,甚至就像一个侦探一样,把犯罪现场在头脑中还原出来才行。

归纳是我们的强项。厚厚一本书,读完后,我们可能会说,这本书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代替,就是"# ¥%……&*”。

或者经承人,在我洋洋洒洒写完一篇答案后,也评论:"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的东西写这么长。”

当然,这样的读者,抽象维的能力是很强的。不过这个强,既是强项,也是弱点◎为归纳必然带来信息的减损。

把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读书胶囊章节列表下一页